位於崑山市南部的錦溪祝家甸村昔日的“ 陳墓 ”,是蘇州紫金鎮紫金磚的產地,小村莊有著令人難忘的歷史與傳統技藝。祝家甸看起來像長白湖上漂浮著的荷葉,村子東邊還有十多個老窯。清代詩人錢思元所云:“窯戶如鱗、終歲不絶”。

2014年,建築師們第一次參觀村莊。舊窯煙霧繚繞,但是隨著傳統技術的退化,越來越多的人走出了村莊,來到城市,燒窯技藝逐漸消逝,即使這裡距離周莊只有五公里之遙,但整個村莊依舊荒涼,人煙稀少。因此當地政府要求他們通過設計提高外界對祝家甸村的關注度。

根據現場的情況,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先生提出了“ 微觀干預 ”的概念。因此他們選擇村西的一個廢棄工廠作為干預點,將它改造為磚博物館,吸引這裡的人們去瞭解金磚的歷史,然後穿過村莊,人們UX 可以來到另一側的古窯進行參觀,如此建立起來的巡迴路徑能夠為村莊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例如商店、咖啡廳、小旅館等。

對於建築的改造,他們提出了“ 安全核心 ”的概念,在保留磚廠舊貌的前提下,在工廠的上層放置3個獨立核心來替換舊結構,這是一個令人激動而又大膽的想法,在各個核心之間,他們設置了兩個鏡面小體量作為輔助空間,其中設置有衛生間及設備用房。

為了減輕屋頂的重量,建築師設計了一種獨特的透明瓷磚,讓建築內部空間可以呈現出斑駁的光影效果。

在新大樓內部,建築師們採用模組設計的方法。所有的地板單元、裝飾單元、金屬單元和設備單元都可以交換使用,這樣可以為小型的農村建築帶來不同的類型空間,而現在根據不同的需求,空間佈局時常在變。

正如建築師預測的那樣,村莊設計持續進行,不久前,業主想要增加工廠的地下功能,他們在窯內底部進行了結構加固,建築師則用磚拱對這些部分進行裝飾,這重現了200多年前的舊窯景觀,新磚拱門形成了獨特的時空隧道,似乎將人們的記憶帶向過往的歲月。

為了保留原有的材料運送通道,他們設計了全新的入口鋼梯。在樓梯上,遊客可以清楚地看到原有斜坡。該建築最大改造部分是湖邊的露台,人們可以欣賞到長白湖的美景,甚至人們還能在古舊的牆體上發現滄桑的字跡—“ 滇西磚瓦二廠 ”。

建築事務所:本土設計研究中心
建案位置:中國,江蘇,崑山
設計團隊: 崔愷、郭海鞍、張笛、沈一婷
建築面積:1650平方米
建案年份:2016年
攝影:張廣源,郭海鞍,江言志
結構設計:陳文元,CADG
景觀設計:View Unlimit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tudio, CUCD
照明設計:北京寧之境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崑山市建設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
運營單位:伊犁鄉同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文案:郭海鞍

本文譯自www.archdaily.com/

文章授權轉載自:專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