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破敗不堪老建築的基礎上完成的改造

池社作為1986年由張培力、耿建翌等人成立的一個藝術團體,其在西岸文化藝術示範區的空間重生代表了一種現實主義的態度:在破敗不堪的老建築的基礎上完成空間訴求、協調整體環境、同時實現一個與其所承載的藝術使命相匹配的形式表達。建築希望可以提供一處精緻但豐富的復合藝術空間,在緊湊的建築內疊合了展示收藏、創作討論、休息交流等多重藝術活動。

青磚在入口位置形成了褶皺肌理

我們保留了原有建築的外圍護牆體,進行基本的性能改善和結構加固後獲得最大化的展廳空間;同時在不影響整個園區空間感受的情況下局部將建築屋頂抬高,獲得一處可以享受完整天空的夾層休息空間;屋面結構替換為更加輕質有效,同時富有溫暖氣息的張拉弦木結構屋頂,並局部抬高獲得表達氣候時辰的北側天光。建築外圍採用了和老建築相協調的青磚形成其面向園區的主要界面,而入口位置的輕輕一掀,形成的褶皺肌理既形成了房子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形式處理,又表現了建築物的基本表情:既背靠傳統而又表達當下文化態勢的一種身位。

屋頂抬高,獲得夾層休息空間與北側天光

富有溫暖氣息的張拉弦木結構屋頂

局部抬高獲得表達氣候時辰的北側天光

通往夾層空間的樓梯

為了完成這樣一個傳統工藝無法精確實現的砌築方式,我們借助了一造科技(Fab-Union)專項研發的機器臂砌築的工藝,實現了先進數字化施工技術在現場完成真實建造的首次嘗試。池舍的外牆,將回收自老建築的古老灰磚與先進的機械臂在場建設工藝相結合,採用一個具有張力的曲面形態,表現池舍的勃勃生機。

具有張力的曲面形態


機械臂磚構集合裝備的精準定位、工匠對砂漿與磚塊精心處理,使磚構這一古老材料能夠適應新的時代要求,實現了對設計模型的完整呈現。老磚的殘破與曲牆的張揚相得益彰,將人與磚,機器與建構,設計與文化的故事,在夕陽下外牆的陰影中繼續講述。

機器臂砌築工藝的使用

項目名稱:池社
建築設計:上海創盟國際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數字建造:上海一造建築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地點:上海市徐匯濱江,龍騰大道2555號4棟
建築面積:199㎡
設計時間:2016年2月-2016年3月
建造時間:2016年4月-2016年9月
建築師:袁烽設計團隊:
建築:韓力 孔祥平 朱天睿 劉秦榕
結構:王瑞 沈俊超 張小峰 王錦
室內:王徐偉 陳曉明
設備:劉勇 江長穎 黎喜
數字化建造施工:袁烽,胡雨辰,張立名,張雯
攝影:蘇聖亮,陳顥,林邊,胡雨辰Project Name: Chi She

文章轉載自:專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