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校舍體育中心

全球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大師BIG (Bjarke Ingels Group)集團創辦人暨創意總監比亞克‧英格爾斯來台演講!
Bjarke Ingels應台開集團邱復生董事長之邀來台合作開發多件開發計劃!他入選TIME 時代週刊 2016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 。設計2010上海世博丹麥館,最新代表作為Google矽谷新總部、紐約世貿二號塔樓、樂高總部、紐約57街公寓……等創新建築。

Bjarke能完美平衡想像力與實用需求,他擅長重新定義空間體驗,改變既有的運用方式,讓建築不只是建築,而成為人與人的溝通橋樑。不僅改變世界的天際線,更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讓世界變得更好。

曼哈頓金字塔摩天院落

邱復生表示,他從影視事業跨足地產開發,希望分享給國人的就是夢想建築,也是Bjarke主張的「永續享樂」主義。建築不是消費品,好的設計是幸福的開始。

花蓮開發案呼應了地景,以山型佈局,在美麗山水之間再現自然,讓人們擁有可以休憩、娛樂、健康、永續的生活空間,也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巴哈馬蜂巢渡假中心

Bjarke媒體聯訪Q&A

Q1.台開董事長尋找建築師的指標是未來,從剛剛演講中有提到永續享樂好像是一個方向和目標,但就設計上而言怎樣代表未來,而這個未來又是什麼?

A1.在丹麥文裡面,設計這個字有賦予形式的意思,且特別是給還沒有賦予形式的東西,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知道隨著時代改變也就是大家的優先事項改變,我們可能會有新的可能性,也可能有新的問題要解決,所以身為建築師的我們並不是要很武斷的覺得什麼事情就應該怎麼樣,或是憑空出來的設計,我們要做的事情都是受到時間、空間影響,我們要找出現在該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現在有什麼新的潛能可以釋放?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都是受到這事物的影響。

Q2.BIG的作品通常都會被認作是地標性的建築,像是曼哈頓的住宅,您如何看待這些地標型建築物在這些時代的意義?

A2.我覺得一個建物會變成一個城市的參考地標,是因為這個建築物它有一定的特性和相當的特色,那建築物為什麼會有特色呢?因為基本上如果你為未知的建物創造出在地比較少見的特質,或者你希望這個建物的表現與功能跟其它不一樣,那外型呈現往往也就會不一樣,因為你需要這些建物達成不一樣的功能。比如說在曼合頓等建物,我們並不是刻意要把它做成金字塔或是高塔型,是因為我們要滿足一些條件,首先是紐約的高密度居住,但又要讓這個地方享受到日光和空氣流通等,所以它的形狀就勢必是不對稱的,這樣才能滿足剛剛的條件又同時有足夠多的公寓數等等,另一個例子是紐約的熨斗大廈,它基本上也是為了解決三角型的地形問題,最後成功的蓋出一個有個性、有特質的建物,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有點像是拍片,如果你一心只想拍個大賣的片你當然沒有辦法賣座,可是如果你想的是講一個很誠懇很動人的故事,那你就有機會成功,有機會跟許多人達到共鳴,我們做案子的時候也是一樣,我們重視的是提供品質、解決問題,和能釋放什麼樣的潛能,這個才是我們所著重的。

愛彼表企業總部

Q3.向來是建築驅勢與風向的普利茲克獎,在這三年向建築師提出了很重要的提醒和思考,例如尊重在地化、人道範圍和社會責任,想請問建築師怎麼看待這樣的驅勢和方向,還有就是建築師在建造作品時是遍布全球,那又如何做到與在地化相扣環,在這方面遇過最困難的地方是什麼?

A3.剛剛提的幾個議題都非常重要,說到底重點就是你有多在乎、多麼謹慎小心,好的建築一定是謹慎建造出的建築,而不好的建築、漫不經心的建築不可能是好的建築,一個建程環境會失敗往往是因為沒有考思清楚,比如說就直接用了典型、標準的解決方法,或直接套用了現呈的語彙而沒有去仔細考量這個環境的各種條件,所以這其實也呼應到了您說的在地化層面,剛剛的簡報有解釋到在每一個專案進行、設計之前,我們都會先去做好功課,去了解一個地方的國家、氣候、社會等,另外也會去了解地景,包括自然的地景、人文的地景、社會地質的地景等等,要先能夠了解才能採取行動,否則在了解之前是不可能會有有意義的行動。

Q4.在你的幾何式住宅往往可以看到一些打開跟串連的設計,你認為在未來的居住方式會用怎麼樣的型態和建築進行對話?

A4.同樣講到今天的城市風貌,大家可能會把它想得理所當然,覺得城市本來就應該長這個樣子,可是城市其實仍然在演進當中,它並不是一個已經完工的作品,我們的城市今天長這個樣子是因為我們今天的進度就到這裡,這是我們輩或者我們祖父母輩的進度到這裡,但不見得現在事情怎麼樣我們就要把它保存下來。人生不斷地的在演進,人類的文化也不斷在演進,所以當城市已經不符合我們的需求時,我們不只有可能也有責任要去打造新的環境,創造我們想要的生活,舉例來說有些人想要住家有個花園,那就需要搬去鄉間地區,又或現在的人想要藝文生活,那你就得住在城市裡犧牲自己的花園,可是這是傳統的二分法,我們現在看到越來越多有不同特質的混搭,比如在丹麥的八字型房子,都可以看不同特質的結合,在密度很高的環境裡面可以有人的尺度的社群等等,所以我們會看到未來這些傳統的疆界應該會越來越模糊,越來越多的混搭會被看到,包括過去被大家認為無法放置在一起的非典型混搭特質。

2010上海世博丹麥館

台開集團花蓮住宅開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