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進場.校園美學改造王出列!
教育部委託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之「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歷經10個月的努力,以設計思維翻轉教育、帶動校園美學改造運動,成功為台灣9所學校進行美感變身的工程。
美學大改造.全體總動員
「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以全國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及國民中小學為對象,透過公開徵件,由學校自行提出校園改造需求的提案申請。今年首度辦理即有來自北、中、南、東部及外島共172所學校申請,經過評審團隊兩階段評選及實地考察後,選出9所學校成為合作對象。而在設計團隊的徵選上,則有來自各領域的25間設計公司提出34案參加,最後由7個設計團隊雀屏中選並進行各校的美學改造專案。改造內容相當多元,有教室、司令台、川堂、中廊、垃圾與資源回收站、師生餐廳、指標系統、電纜線及管線整理等。
讓人想重念一次小學的美感教室
「學美‧美學」專案的目標除了校園美感改造外,更希望從根本解決校園環境問題,並且開創新的教育思維與解決方法。新北市北港國小的教室當初建造時在每間設有一個內嵌式的獨特空間,被用來存放教具,劉國華校長表示,在教學電子化的現在,準備室已不合時宜。設計團隊共序工事洪浩鈞主持設計師便將這個空間改造成舞台並結合教室前、後設置的全黑板牆及移動櫃體,打造出可因應課程內容進行多元變化的未來教室。
友善環境.從日常生活作起
大同高中作為屏東歷史悠久、規模最大的完全中學,面臨走廊上堆放資源回收桶及外掃區掃具的凌亂狀況,不但造成視覺不良的衝擊,在環境衛生上同樣令人頭痛。設計團隊唐草設計杜文傑總經理帶領團隊,從使用者行為、設計服務、減法設計著手,將資源回收桶以模組化的方式重新設計,不但外觀美化,更在功能上引導師生更精準正確地作好垃圾分類並便於清運。而外掃區掃具的部份,則另外配合校園景觀設置儲放點,並結合休憩功能,讓同學不但不用帶著掃具橫跨大半個校園,還在掃具儲放點增加休憩座椅,讓它們自然融入校園與生活。大同高中的王郁菁校長表示,透過資源回收桶的重新設計,除了讓校園環境美觀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朝垃圾減量、減塑生活的目標努力。
還給都市孩子美麗的天際線
在此次改造的學校中,新北市的沙崙國小是一個相當特別的案例。高炯琪校長表示,沙崙明年建校百年,校園中的電纜線、電線…等管線布滿了學校的角落,是幾十年來各項工程的「產物」,相當不好看。在東日興業的努力下,先檢測管線功能、拿掉已經沒有功能的管線後,再將剩餘的管線併同日後可能新增的內容一起整理,並以各色套環加以識別,以利後續維護。高校長認為,這是許多歷史悠久的學校都會面臨的校園問題,沙崙國小的經驗相當值得大家參考學習。
不限晴雨,讓孩子隨時能跑跳的活動空間
雲林縣山峰華德福國小黃錫培校長表示現代的師生關係很親近,所以想改造象徵威嚴的司令台。無有設計張智舜總監以大冠鷲為意象,將司令台轉化為供師生戶外上課、休憩、甚至攀岩運動的半室外場域增加師生活動的空間。而面對同樣有半室外場域需求的苗栗縣豐林國小,設計團隊創客吧則將學校跑道延伸到學校的中廊,結合布告欄的展示功能,打造出無論什麼天,孩子們都能在這裡遊戲、運動、說笑、帶導讀的多功能空間。
台北和平高中X風泉設計
和平高中校內指標系統缺乏統一規劃,多為臨時設置,呈現凌亂的狀態,錯綜複雜的動線讓新生和訪客經常在校園裡迷路,學校裡過多的文宣、海報等資訊也造成視覺上的雜亂。風泉設計以和平高中裡常見的馬賽克作為這次指標系統設計元素,不僅融入校園環境更兼具美觀與實用性。
新竹竹東高中X風泉設計
竹東高中的蕭如松老師畢生心力都在教育學校的美術課程,也在校園裡留下非常多畫作,風泉設計汲取蕭老師的繪畫精神,放上指標系統以達到方向的指引及美感的訴求。
苗栗豐林國小X創客吧
豐林國小的傳統型中廊是學校唯一一個可以戶外活動的場地,因此對豐林國小來說相當重要。創客吧認為學校的山林環境非常好,希望能把自然帶入川堂,以中廊前方「遠眺獅潭綠意盎然的山巒」為概念,整合中廊與後走廊的空間為一體,以無縫軟質舖面引綠意入廊並改造地坪,將後走廊作為中廊的緩坡延伸,使原本生硬的走道空間變得柔和外,亦同時兼作學童的遊樂空間。而原本中廊兩側的佈告欄則以減法設計,將外觀視覺統一,把張貼的內容內縮於呼應花台的圓弧造型框內,輔以良好的照明設計,同時提升閱讀與展示的趣味。
台南新東國小X山川設計
學校的餐廳建於民國51年,由於年代久遠,比起學校其他空間更多了許多使用的痕跡,且缺乏適合學生使用的桌椅、配餐檯等設備。學校地點較為偏僻,部分學生交通不便,這個餐廳更兼具課後輔導的功能與需求,因此校方對於師生餐廳空間的訴求為要具備複合性機能。山川設計將空間與家具做解構與重組,利用輕便特製的家具以符合空間機能性,在施工初期意外發現復古的牆面,特別再修改設計圖面將之保留,搭配工藝的吊燈氛圍,不但保存了學校的歷史,更營造出別具風格的氛圍。
花蓮明禮國小X無有設計
建校超過百年的明禮國小,因為地震的關係有許多建築物已變成危樓或是拆除,校園缺乏室內活動場地,因此川堂對明禮國小來說相當重要。無有設計希望融入花蓮的好山好水,加入大量的平面色塊以及樹屋造型的拱門,讓川堂變成活用的彈性展演空間。
這次投入改造的設計團隊,大家都以為人父母的心情期許能替下一代打造更美好完善的學習環境,他們提供自己的設計專業,從減法設計、閒置再造、可複製性三大策略,為9所學校把脈並解決問題。此外,教育部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更委託4位業界經驗豐富、長期關注美感教育的大師級人物:張光民(WDO世界設計組織區域顧問)、陳永基(陳永基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邱柏文(柏成設計有限公司創辦人)、李尉郎(台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擔任各案的指導委員,就校園美感教育、設計、工程等不同面向提出專業意見。
設計前導.全面提升台灣公共服務創新
台創中心張基義董事長表示,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是促進產業升級與國家進步的重要軟實力。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即將在明年上半年升格為「台灣設計研究院」,其中推動公共服務創新將是重點目標與工作項目之一。現階段已開始將設計導入社會與公部門,以設計驅動創新並進行跨領域整合,與更多不同的公部門、縣市政府合作,推動讓設計思考成為一種自然的組織文化、運作決策的方式,從公共服務導入設計創新能力與服務體驗價值,增進社會福祉並全面提升台灣的設計能量,拉高國家整體創新能力。
今年「學美‧美學」專案就是一個重要的前導示範,將設計專業導入校園,從行為、環境等各方面進行更整體性的設計思考,幫助學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甚至是預防問題。讓美學教育從校園環境的基礎開始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在學校有良好的環境與行為,才能擴展到自身與家庭,形成全民美學運動,進而帶動國家社會全方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