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這幅畫在畫什麼?」,你會發現更多的可能性。
無關像不像,建構屬於自己的想像視野!
有群藝術家相信,繪畫不一定得忠實再現生活場景。告別追求逼真的藝術競賽後,他們選擇不再現任何具體的形象,所以沒有像與不像的問題。
許多人認為自己不會創作,不懂藝術,覺得自己畫的一點都不像。其實,藝術有很多種表現形式,並非只有畫得逼真的唯一選項。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於12月15日起至2019年4月14日推出「無關像不像」教育計畫,透過本館典藏之莊普、胡坤榮及楊世芝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呈現抽象藝術中專注於材料、色彩、構圖等無預設目的創作本質所做的藝術實驗。本計畫形式介於展覽和藝術家私密空間之間,邀請觀眾在展場打造的創作場域與藝術相遇,並在參與藝術的過程中,體驗創作多樣的可能性。
影像與行為的重覆,堆疊出藝術家的想像風景
在藝術家莊普的創作世界裡,不探討「像」與「不像」,他不說故事也不傳達任何觀念,而是對於材質和肌理特別感興趣;創作發想來自新店住家窗外遠眺的山景,以1公分為單位的印章作為畫具取代畫筆,在畫布上堆疊壓印成千上萬的痕跡,創造深淺濃淡不一的變化,呈現出看似靜止,實則倏忽來去、彼此交織牽動的細微景致。展場中邀請觀眾參與藝術家的現地製作,拿起印章,在尚未完成的畫布上蓋上一格格方形印記,一步步建構出有趣的影像小宇宙。
形狀與色彩的平衡,譜寫律動又諧和的影像樂章
對藝術家胡坤榮來說,色彩和幾何造型本身就充滿吸引力,得以引領自身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並藉由繪畫回到最純粹的狀態。他的作品就像一座蹺蹺板,70種以上的顏色及幾何形狀經過仔細地選擇與排列,達到視覺上的和諧平衡。展覽現場邀請觀眾,為不同顏色的幾何形狀磁鐵找尋適合的位置,一同創造形色動感的音律、影像和諧的樂章。
自在塗鴉、恣意拼貼,揮灑創作最真實的感動
藝術家楊世芝認為:「拼貼的過程是非常有機的,第一張紙片貼在畫布之後,其他片段的紙片加入對話,每一個片段都可能銜接成某一條線,創造出新的可能性。」作品以恣意揮灑的線條塗鴉及拼貼,自在地律動飛舞,從濃淡粗細不一的線條筆觸中,呈現個人獨特的生命特質,表達自身最真實的感受。本教育計畫中,藝術家引領觀眾拿起畫筆線條,在畫布上述說屬於自己的內在故事。
北美館兒藝中心自2014年開館以來,專注於營造一個讓藝術充滿樂趣的學習環境,將學習的目標融入整體展出的設計,傳達對人、環境與美學的觀點及想法,實踐藝術的教育理念。「無關像不像」於12月15日舉行開幕典禮,邀請臺灣目前唯一以「肢體喜劇」為主要創作風格的劇團「魔梯形體劇場」,結合多媒體、幼蟲面具、單人肢體表演、當代小丑、特殊場域空間等元素,量身打造《大頭仔去約月》特別演出;展期間同時舉辦適合親子族群一同參與的工作坊、定時導覽及藝術賞析推廣活動,引領親子觀眾藉由互動、討論及創作自由體驗,感受藝術的多元視角,在創作的樂趣中找尋更多的想像可能。活動全數免費參加,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詳見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官網查詢。
無關像不像Not About Resemblance
展期:2018/12/15-2019/04/14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
指定投影機贊助:BE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