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牆,蜿蜒成一首緩慢行板

濟南自古多泉而有「泉城」之別稱,湖光水色是這座城市生活的養分,亦為文化涵養來源。此案以泉為起點構思空間型態,盼能詮釋流水自石縫湧現、波光粼粼的暢流姿態。同時,既有豐厚城市地景文化為脈絡,水相設計以博物館理型出發,希望創造的空間不僅展示物件,還提供觀者純粹享受建築力道及美感,從異於日常的空間尺度及觀看方式,讓直觀經驗與展品交織化為獨特文化記憶,提供更深沉的場域意涵。

以泉養城,以水養心

我們選擇「水」為核心,卻非池水或水瀑這般具體佈局,而是萃取其形而上、與直覺有共鳴的「意」,希望空間盈滿流動又靜謐的天然力量,如同面對自然廣袤無垠的尺度時,體悟自我渺小,不自覺將心放緩下來。

建築設計慣用垂直水平現來切割、分配空間立面,但當婉轉流動的曲線作為設計主軸時,我們創造一個沒有稜角、線條充滿律動感的環境,予觀者有別於慣常的感受。這般屬性的建築如同一座巨型、可走入的雕塑品,不僅塑造內外部空間關係,還加入觀者與行走的時間感,如何將造型拓展到四度空間,成為觀者與環境的綜合體便成為重要課題。

在挑高14.5米的大廳打造一座和緩旋繞的天梯,對這空間投入震攝感的開場,我們用緩坡替代階梯銳角,率先打破傳統樓面生硬的切分疆界,消弭打斷視野的轉角,如同在紐約Guggenheim Museum看展的經驗,牆面環繞如帶狀風景,微微傾斜的水平能毫不費力地行走、暫停,體驗宛如散步般的平靜感受。

在自然砥磨的曲度中忘我

延續流暢無斷面的邏輯,館內牆體和動線都由看似不經意彎曲、卻簡約俐落的線條及曲面構築,它們或錯疊、或繞折,宛如流水刻磨數百年的天然洞窟,經由自然洗禮產生削、切、挖、鑿輪廓,充滿時間性和力道的線條,以進退面構築室內動線和機能各異的區域,彷彿泉窟內的暗湧和洞穴,靜默存在又彼此串連相依,每個起伏彎折都將視線帶往另一波曲面向度。

牆體的動作向度也如義大利雕塑家Umberto Boccioni的作品,有意識透過自身造型延展出生命力和獨特性,置身在這樣的場域語言中,可以感受到靜態形體裡具有一種傾向性的動力,彷彿踏入上一刻還在扭轉、變形、分割運動的建築。我們企圖藉由空間造型融合物質和精神兩個世界,使觀者依附空間關係浮現的觀感、思想,融入時間而產生變化。

像岩層水平方向擴張紋理的牆,如一潭靜寂隨岸成形湖面的地坪,透過更細節的材質表象詮釋岩、石、礫、泊這些自然之物,淡化象徵人工的筆直冷硬切割線,再次呼應結構上有機律動翻騰的線條,讓人品味天地間超越繁瑣日常、更悠遠恆常的存在。

微光是低聲行過的時間

這樣的空間裡,光線不能直白、一目瞭然,除了窗外天光推移曲線面的明暗變化,牆面交錯深處的暗影,蜿蜒曲徑和牆縫間流瀉的光暈,或如溫柔折射在洞窟穹頂的粼粼波光,勾勒空間與變化速度同在的共時性,如杜象知名的現代主義畫作<下樓的裸女二號>,用連續移動的靜態表示運動,捕捉了時間。觀者在此游走不僅受具象結構撼動,也看見空間如何展現超越立面的無限性,和動感注入的力量。最終,踏入一座建築能帶回的養分,將一點一滴澆灌人們的日常。

空間設計:李智翔.郭瑞文.葛祝緯.林其緯/水相設計
業主:濟南華潤置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空間性質:藝術空間/銷售中心
座落位置:濟南,中國
室內面積:2800m2
空間格局:接待區.主展區.副展區.休憩交流區.VIP室.
設計時間:2018.1-2018.6
施工時間:2018.7-2018.10
主要材料:杉木紋模板.手工漆.黃金木化石材.燒杉木.無縫地坪.黃銅板.煙燻刻鋸痕木皮.鍍鈦金屬板
攝影:趙宇晨
內文/圖片由水相設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