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好奇心日報授權Wehouse建築生活誌轉載以下文章。
由 500 根腳手架搭成的白色建築體“遠景之丘”,在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外矗立了快一年。這個龐然大物,與大多數將人與室外空間嚴格分隔的建築體不同,看上極為通透,空間內部與頂部漂浮著 60 棵綠植,人們可以通過階梯“攀爬”到高處的平台上,從不同的視角觀察地面的世界。
這座充滿未來感的建築,是日本建築師藤本壯介為喜瑪拉雅美術館“上海種子”項目設計的。按照原計劃,在“上海種子”於今年 7 月收尾之後,“遠景之丘”也將被拆除。不過如今,事情發生了一些變化。上一週,在建築底部用透明玻璃板圍成的空間內,一間名為“山水”的店舖開張了。站在室外,透過玻璃窗隱約可見室內的鮮花、樹木以及擺放在玻璃貨架上的白色系商品。
打造這一空間的,是一支名為“山水”的團隊。六名成員中,有三名曾是“申活館”(將設計精品店、書店、咖啡館集合在一起的消費體驗空間)的員工,他們將這件處女作定性為“集設計與藝術為一體的體驗空間”,他們想做的是“一個在銷售方式、體驗方式上更加與眾不同、更加符合現代消費習慣的一家店”。
山水團隊中負責市場活動策劃的李昂告訴《好奇心日報》,繼續利用這個空間做一點不一樣的事情,也是喜瑪拉雅美術館和“上海種子”的贊助商遠景能源的想法。畢竟,這座建築造價近千萬,而經檢測後,它仍能安全矗立至少六個月。於是,在三方的“謀劃”下,就有了現在的這間體驗店。
整間店舖被劃為三個部分:咖啡館、花卉體驗空間,以及集合藝術衍生品和設計師作品的零售空間。稍加留心,就能在其中發現不少低調但有意思的設計品,比如從玻璃天花板上垂掛下來的傘狀燈飾,是我們之前介紹過的設計品牌品物流形用紙漿製成的,咖啡館中的桌椅來自造作,而喝咖啡用的杯碟則是由黑川雅之設計的。
不過與大多數出售設計類商品的店舖不同,那些擺放在貨架上各式各樣的物件,是大眾所消費得起的。黑川雅之設計的咖啡杯,標價不到 100 元,而來自不同設計師與設計品牌的手工皮鞋、水泥耳釘等各式單品,大多能以 500 元左右的價格買到。
李昂告訴《好奇心日報》:“設計與藝術的價值不僅存在於觀賞和收藏,而是要被觸摸和實用。”他們希望體驗店中的所有內容,能與人們產生連接並走進他們的日常生活,而非處於可望而不可即的狀態,而店舖所能提供的“體驗”,則集中體現在咖啡館與花卉空間這兩個常設的單元中。
與慣常的咖啡館不同,人們無法拿到一張菜單要求咖啡師沖泡出一杯拿鐵,一切得從認識咖啡豆開始。人們可以根據幾款咖啡豆的產地和口味等信息,選擇自己的喜歡的一款,並讓咖啡師根據個人的喜好(比如冰滴、冷萃等等)現場手衝出一杯咖啡。你很可能會被建議不要加奶,因為“體驗”的一部分是品嚐咖啡豆的原味。
在花卉空間中,人們無法買走單支的玫瑰,所有的花朵都按插花時所需的品類打包出售。人們可以向花藝師諮詢插花的建議,比如在客廳和臥室分別適合擺放怎樣的花卉作品,隨後可以在現場挑選所需的材料,並免費學習插花技巧。
李昂告訴《好奇心日報》,之後的六個月內,這種體驗感還會被擴充到各類活動中,人們可以學習製作植物標本,瞭解有關咖啡豆的故事,還可以觀看露天電影。而隨著季節的變化,目前以白色為主色空間,還會進行主題色的更換,而空間中的零售品與裝飾品也會隨之發生改變。
李昂表示,目前的店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喜瑪拉雅美術館的人流,不過他們希望之後,會有更多的人因為店舖本身所提供的獨特體驗,而主動來訪。
題圖及文內圖均由山水團隊提供
好奇心日報 / 你的頭條不該只是些無聊事,讓好奇驅動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