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台灣光環境獎由藝術家吳耿禎設計大獎獎座

頒獎典禮出席貴賓合照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台灣光環境獎,希望提升社會重視光害及光汙,透過鼓勵政府部門或民間團體的公共文化設施及環境的照明作品,建立良善優美的光環境。台灣光環境獎於今年邁入第二屆,評審團歷經初選、複選、現場實地評選後,11月22日於淡水雲門劇場舉辦頒獎典禮,宣布由高雄市立美術館、台中花博竹跡館榮獲「台灣光環境獎」;合歡山暗空公園榮獲「評審團特別獎」。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

本案利用天花板上的光膜材料結合電腦控制系統創造傳統燈具難以達到的展覽照明效果,且善用戶外自然光及室內人造光,將高雄市立美術館由傳統空間提升為現代展覽空間,在參觀過程中營造美術館流暢、愉悅的室內光環境體驗。

館長李玉玲表示:「美術館作為一個城市美好生活的存在,成立條件即是空間,我希望呈現的空間是一個民眾走進來會有感受的空間,身體感先建立之後,才有可能看見藝術。光線是空間表情的給予者,不同的光線能帶出不同空間表情,作為一個美術館,我想,照明更是藝術的第二生命,甚至是靈魂。」

禾磊建築台北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代表:「面對一個25年的老空間,我們思考如何轉換他的新生命,讓他有符合當代藝術展演空間的可能,當時我們提出了『光間』概念,我們希望透過空間統整去創造一個新的動線系統,引入光元素,讓他變成主導這個空間很重要的靈魂,他不只是一個均值的光的建立,他透過控制系統能達到因應現代藝術各種不同的需要。」

台中花博竹跡館

台中花博竹跡館

「這幾乎是一部光的奏鳴曲,一首光的詩」評審團表示。台中花博竹跡館以象徵台灣三月的鏤空竹建築造型巧妙結合照明設計,成功塑造出一整座日夜光影兼具的神奇光環境,優美、敞開、通透,當白天的光線穿透整座竹建築的構造間隙,重重疊映出流動的光影,也全面呼應出那份通透造型本身的律動感,當黑夜與強光進一步鏤雕竹建築的繁複線條,一波波修長密集的光影層層交錯聳立在開闊起伏的中台灣地景上,展現了台中花博竹跡館那份遠觀近賞皆宜的地標意象。

偶得設計總監陳怡彰表示:「加上英國的LDA、美國的IES獎項,竹跡館已經得了三個獎,但是對我來說台灣光環境獎是最重要,也是意義最大的獎項,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因為這是在自己國家得到的;第二個原因是,他是這三個獎項裡唯一一個評審委員有真的到現場去感受光環境,這給我們非常大的信心,也代表我們一直在堅持希望用光把環境跟使用者這兩個元素拉在一起的這個方向是真的可以被執行的。」

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_中光電基金會提供(攝影師陳詠傑)

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昆陽彎_中光電基金會提供(攝影師黃以新)

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_中光電基金會提供(攝影師陳詠傑)

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石門山北峰登山口_中光電基金會提供(攝影師黃以新)

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

台灣首座國際暗空協會(IDA)認證的暗空公園,由台灣星空守護聯盟、清境旅遊協會及南投縣政府共同合作推動「暗天不暗地」的光害防治原則,透過照明燈具的改善以及定時的減光,大幅改善光害問題。評審團形容「這絕對是台灣一個不能忘卻的重要里程碑」,防治光害是星空保護非常基本的觀念,本案結合民間與政府共同的合作,對台灣光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指標意義。

南投縣政府觀光處處長王源鍾表示:「霓虹燈海讓我們驚艷無比,城市大樓的璀璨亮麗,農業生產的夜燈照明讓滿天星斗已成為單純的文字敘述,不再是人們生活裡感動的構件,不是美麗星空不見了,而是原有的美好在現代人不經意間被忽略、被犧牲。幾個月前有一天我們上到合歡山,當我仰望360度視角的星空,幾十年來被遺忘的美好記憶瞬間湧上心頭,那是令人熱血翻騰的感動與震撼,強的出乎意料久久不能自己,不瞞各位這也是我第一次深切體認我們推動IDA暗空認證的真實意義,他不是著眼在這個元素能吸引多少遊客,而是一種最原本最真實的生活方式再次被喚起。」

台灣星空守護聯盟創始人劉志安表示:「有看過高山那片星空的人都知道那是都會區無法看見的,除了保護他之外也希望透過他的影響力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環境的光是需要做一些改善,要適當的、友善環境的使用燈光,並不是要消滅全世界的燈光,這是個誤會,是希望能讓後代子孫還能看星星,數星星,看著星星作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