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建築或是室內設計,每個作品追求的不該只是美學的表象與機能的組織,空間設計更應該傳達的是空間背後的故事與該空間的本質。本合輯收錄了設計師李東燦近年來的設計佳作,呈現了他的設計與空間的探尋之旅。
作品一
9SDG廣州辦公室
九號交響曲
設計的本質
設計的本質是創造,是無中生有,設計師的工作空間是產出想法與概念的行動源頭,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基地,因而,設計師在設計自己的工作空間時是帶著科幻未來感,宛如電影場景般, 道具陳設感極重,欲以層出不窮的狂想力配置出空間需求。
空間的變化與延展
用兩個單位元去做出多重組構與延展以因應不同空間性格;一個是方塊單元,一個是曲線單元, 方塊單元使用在沙發、地毯、樓梯梯面上,讓方塊形布在上下左右的多元向度裡,拉出立體層次感,以定義出一樓空間可多重組構的開放性,如:機動性的家居配置、沙龍型的小型演講場所與聚談空間,並以可開闔九十度的透明鋼構大門,連接延伸至室外,微暗示裡外的閉合關係。
曲線單元則以黑色鋼板一片片疊砌出幾何形狀,扭轉、切割、如雕塑般有機形變出一個結合水吧、行政櫃檯與餐桌的大桌台。二樓工作桌則以細部卡榫接合片狀鋼板,以形製出宛如蝴蝶般如輕亦重的結構體,對稱的造型,讓工作時可移動的幅度動線更流暢。
▲ 九號設計集團廣州辦公室一樓平面圖
▲ 九號設計集團廣州辦公室二樓平面圖
項目信息
項目地點:中國廣州市
空間形式:辦公室
項目施工:2019.5-2019.10
項目完工:2019.10
室內坪數:一樓200平方米,二樓130平方米 (共330平方米)
主要材料:黑鐵、黑色玻璃、金屬網、特殊漆、天然竹子、環塑木、石英磚
項目業主:九號設計集團 9 Studio Design Group
主創設計:李東燦
協同設計:陳俊凱、劉晉誠
作品二
新 · 森 · 活
西城智匯Park公園式互聯辦公社區
計劃起源
基地位於廣州市西部近郊,原建物為製鞋工廠與倉庫區,業主欲將舊廠區轉化為寫字樓辦公園區使用並招租,定名為「西城智匯PARK」,希望未來進駐的客戶可以匯流成產業鏈關係。
改造前現場為使用率極低的封閉庫房建築,出入的是貨車與工人,都市環境不佳且易造成管理的死角。
改造後原本封閉的建築立面變成綠與竹交織的開放性立面,出入的是在園區生活與辦公的產業進駐人員。白天吸引許多網紅至此拍照打卡,晚上許多長者來此運動跳舞,從原本附近居民晚上避免經過的區域變成大家飯後散步談心的都市休憩場所。
設計概念
設計師對此案的初步想法是:「在森林裡辦公」。新=老屋翻新,森=綠建築的概念,活=工作即是生活,在森林裡生活。
將園區的六棟建築物,利用兩棟與兩棟樓之間的棟距,串成一條園區內的中軸線,成為鏈接
寫字樓內,各相關產業的公共廊道。運用綠色植栽將工作空間、健身房、廚房等休憩空間與展示發表活動空間等不同樓棟的功能建置在一起,合而為一個充滿綠林的工作、生活環境。
微創、整合、串連將成為改造舊廠區的空間意圖,讓原本閒置的空間,經過設計、活化,從而帶動空間產值、帶來就業機會。
設計方法
一. 運用自然質材:建築與自然互為交織
1. 掀起外皮,敷以綠籬:建築物外牆移推,運用金屬網架與鋼構作為植生牆面,以攀爬綠色植物,間或穿插以竹籬,立體綠化的效果,能減少光線直射入內,降低空調負荷,提高看見綠色植物的視覺面積,使自然材質為建築新立面,弱化建築的冰冷與鋼硬。
2. 設置融入自然的交流空間:在佈滿綠色爬藤植物的廊道內外,挖出一格格的白色盒子空間,如陽台突出牆面邊界的休憩空間,裡面有沙發桌子,可以隨時停留暫歇,人們在此對話、交流,創造更多接近自然的聚合空間。從立面看為方塊玻璃體,像浮在水上的玻璃盒子。
項目信息
項目地點:中國 廣州
主創設計:李東燦
協同設計:陳俊凱,劉晉誠,陳佑銘,吳宜靜,呂學銘
項目總面積:80,000㎡
設計時間:2019.1-2019.6
完工時間:2020.4
主要材料:石頭漆,鋼構,金屬鋁板,竹子,金屬網,石英磚
用途:辦公空間
作 品 三
食在自然
Ding in Nature
亞洲人十分講究吃的學問,如何吃的自然、吃的健康,更是現今主要的飲食觀念。設計師深入瞭解業主-香港香港新生活飲茶團隊創立這個品牌的主要精神,除了食材嚴選之外,最強調的是現做即食,新鮮直送的食品製作方式。從食材的挑選、清洗、製作到呈現在顧客面前,強調的是自然與健康這兩個最重要的價值。
面對這樣的飲食製作概念,設計師腦中不斷出現的畫面,是風吹過稻田產生的徐徐波濤、天空中流動的浮雲,以及海洋裡成群游動的魚群等自然的場景。設計師希望能透過仿生建築的設計手法來鋪陳這個空間,所有視覺的角度會是那麼的熟悉,與曾經身處大自然裡的視角產生連結。讓顧客從視覺所及到味蕾散發出來,儘是大自然裡單純的滋味。
設計師希望在空間中介入一個元素,透過這個元素在機能上切分出公領域以及私領域,在公領域裡顧客進行取餐的動作,取餐完畢後顧客回到私領域的座位用餐,將動態與靜態的行為區分出來,降低彼此的干擾,這有點像是蟻窩的概念,出外覓食與歸巢,在行為上有一種「家」的安定感。設計師選擇了一種特殊的曲面木格柵系統置入這個空間,經過數位與結構精密的計算,產生出一種仿自然的韻律與美感,在這空間遊走時,沒有任何一個視角是重複的、固定的,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流動與探索的空間經驗。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食,在自然(Dining in Nature)
項目地點:台灣竹北
項目面積:1500㎡
完成時間:2017年
主創設計:李東燦
協同設計:陳俊凱
作 品 四
橱窗里的房子
Urban Enframement
都市櫥窗
這個案子包含了二個街邊店面,右邊是售樓處,左邊是拿來當樣板房,二樓以上的建築立面是一個大型的廣告牌,設計師把這廣告牌想像成一個都市尺度的櫥窗,第一眼就要人清楚的注意到這個特別的建築。
兩個店面被設計師設計成二個精品櫥窗的概念,右手邊售樓處的櫥窗擺一個建案模型,視覺上就是一個精品店櫥窗裡擺了個房子的概念。左手邊樣板房的櫥窗設計師佈置了一個很特別的意象,因為這房子都是帶裝修賣的,所以未來的主人只需拎包入住即可,設計師把所有生活所需的對象漆成白色,櫥窗中央擺了個紅色行李箱,一方面強化了這個銷售的策略,另一方面,他擺起來還真的讓人以為是個賣名牌服飾之類的精品櫥窗。
更特別的是設計師在玻璃上貼了一種特別的智能膜,並架設了投影機,這智能膜白天是處於通透的狀態,到了晚上,一切換成霧化模式,投影機打開,這櫥窗就變成一台大型屏幕,不管是業主的歷年實績或是這建案的銷售信息,甚至是NBA的季後賽,都可以直接在這屏幕上演,主要目的是要放大這櫥窗的效應與趣味性……..
一切的作為,都是要造成話題!
居住的本質
設計師想要把居住這件事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想像遠古人住在窯洞裡,所有的空間,以及生活的道具都是同樣的一種材料,空間中不會出現直線或是直角,視線裡儘是歷經時間的更疊所產生空間的綿延。
設計師透過數字化的運算, 將整個售樓處的空間以及銷售用的道具,全部用木作夾板做成了一個整體式的設計,透過這樣的設計讓視覺經驗產生一種主題性與特殊性,同一種材料以及工法,變成了牆壁,變成了桌子甚至是吧檯,這也讓路過的人產生了極大的視覺印象。
隨著人在空間中行走,視覺角度的變化帶出了空間的連續感,在這空間中沒有任何一個視覺角度是重複的,這也讓人在這空間之中,有了探索與遊走的念頭。
樣板房的部分,客戶一進門,出其不意看到的是未來這房子窗外的夜景,這是設計師希望客戶能更進一步體現未來心中的夢想,也是設計師想要創造的話題性,透過智能膜的科技,這片夜景也能瞬間轉換變成銷售人員的銷售道具,設計師希望一再的創造驚奇!
項目信息
項目地點:台北市信義區
空間形式:售樓處樣板間設計
項目面積:200㎡
主要材料:木作夾板、黑鐵、盤多魔
主創設計:李東燦
協同設計:陳俊凱、劉晉誠
作品五
布與竹的對話
The dialogue between fabric and bamboo
設計概念
代表企業形象的企業總部設計,設計師設定了兩個重要的設計邏輯,其一是配置於二樓以上樓層忙碌快節奏的生產線對應一樓放著輕音樂,或展示,或聚談,向業主端優雅展示著自家的產品,一個有趣的對比。
另一個邏輯是,設計師希望所有人一進到這個大廳空間,對於翩翩飛舞的緞布與其布底墊襯的竹皮產生好奇,而這也就是設計師想要呈現這個企業本身所賴以生存最棒的工藝,布與竹自此,對話於空間之中,演繹了空間的張力。
▲ 一樓平面配置圖
設計方法
本案為複合式空間,共五個樓層,三到五樓為紡織加工廠、二樓辦公室與一樓展售中心,將生產、製造、加工與營銷統整於同一棟大樓,揭示該企業從以前代工到現在擁有自由品牌的嶄新面貌。設計師將企業原有的紡織業與現有的傢俱開發設計,兩種產業背景意象化,抽取布與竹兩種性質迥異的原料,作為設計概念發想與實質製作的元素;布與竹的對話,也是新與舊的對話,兩種產業的對話,亦是創新與超越,融合與共的時刻。
一樓展示中心,需具有企業形象的門面,設計師以一條布翻飛的定格凝態作為類雕塑的主牆,以電子運算出千根細竹序列成排,凹與凸、拉出弧形躍動線條,立體化各角度的視覺感,並在竹子的正立面塗上白漆,以輕盈化量體,緩緩湧現布的質感,一如風動裙飛的姿態,軟變硬,賦予材質動態化,以回應竹編與木作兩種材質的兼容創意。
大廳兼具演講廳與展示廳的功能;展示區的中央島區、壁掛式展示孔架牆板,可拆可移,以創造空間變動性。正對展示區的階梯前,也是造型主牆另一側,用折門做為區隔兩端空間的弱界定。右側為半開放式的會議空間,以鐵件玻璃(上覆智能膜)框起微區域感,指示此區為開闔自由的聚談空間,將做為展示場域的商業往來需求,做最大彈性的機動運用。
項目信息
項目地點:中國上海市
空間形式:紡織辦公室+展售中心
項目面積:500㎡
主要材料:竹子、木作、鋁格柵金屬板、石英磚、漆料、玻璃
主創設計:李東燦
協同設計:陳俊凱、劉晉誠
關於設計師
李東燦
作為台灣設計的領軍人物,李東燦先生以「空間說書人」之姿,引領設計趨勢向前,囊括英國 International Property Awards 五星獎、韓國K-DESIGN AWARD 最高榮譽獎、德國紅點設計大獎及海內外多項權威性獎項。他善於結合藝術和在地文化,依循空間主體性質,演繹空間的自明性,設計作品橫跨新建築設計,建築舊改設計,商業空間,住宅空間等多領域項目,主張不論是建築或是室內設計,每個作品追求的不該只是美學的表象與機能的組織,空間設計更應該傳達的是空間背後的故事與該空間的本質。
▎部分得獎紀錄 ▎
2020
韓國 Asia Design Prize Grand Prize
2019
杜拜 DUBAI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餐飲空間類 BEST TO BEST
杜拜 DUBAI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概念設計類 金獎
英國 WIN Awards 室內設計類 銅獎
中國 INTERIOR DESIGN china CLUB Top50
英國 WIN Awards 室內設計類 銅獎
德國 Novum Design Award 室內設計類 金獎
德國 Novum Design Award 室內設計類 銀獎
台灣 華人金創獎 概念設計類 金獎
台灣 華人金創獎 商業空間類 銀獎
中國 中國國際空間設計大賽 商品房/樣板房工程類 金獎
英國 International Property Awards 室內樣板房類 五星獎
意大利 A’ Design Award 室內空間及展覽設計類 銀獎
2018
台灣 ADA 亞洲設計獎 零售空間組 銀獎
美國 Spark Design Awards 空間設計類 銅獎
台灣 金點設計獎 空間設計類 年度最佳設計獎
德國 German Design Award 室內建築類 特別提名獎
中國 APDC AWARDS 餐飲空間 大獎
中國 APDC AWARDS 樣板房 佳作
美國 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 商用室內 年度傑出建築大獎
美國 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 零售室內 年度傑出建築大獎
美國 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 其他空間 年度傑出建築大獎
韓國 K-DESIGN AWARD 最高榮譽獎
台灣 TID Award 2018 商業空間類|餐飲空間TID獎
德國 紅點傳達設計大獎 Honorable Mention
日本 JCD Design Award BEST100
意大利 A’ Design Award 金獎
英國 International Property Awards 五星獎
2017
意大利 2017 A’Design Award 銀獎
德國 紅點傳達設計大獎 Honorable Mention
德國 IF設計大獎
台灣 ADA亞洲設計獎 現代組 金獎
中國 2017 APDC Award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