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東縣政府發起與策劃,全新的藝術計劃「南方以南」,於 5 月 26 日揭幕,在南迴四鄉——達仁、大武、金峰、太麻里全面展開,為在地居民和訪客開啟一次饒有意味的對話,邀請所有人走入這一隱藏的南方,發現島嶼南端的,另一個南方。

和 20 組藝術家一起,走入南方的南方

集結 20 組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家,除了台灣,還有義大利、法國、菲律賓及泰國等國的藝術家。除了因地制宜、和歷史及文化景觀互動的各種裝置,「南方以南」同樣強調的,是依序展開的計畫型、深耕型活動,讓靜態和動態的藝術一併發生;造訪南方以南,不僅使人更有動機走入一片秀麗雄奇的景色,更是在南迴之地進行一次近距離的探勘和意義豐饒的巡禮。

計劃型創作,表現著南方以南的在地關懷,台灣藝術家黃博志曾開啟檸檬酒計畫,探討一地的歷史、經濟、社會、農業等各層面,這次他聚焦小米酒,展示部落生活中的文化故事和情感牽繫。黃博志,《五百棵檸檬樹:有機檔案》,裝置、複合媒材、尺寸可變、2016,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image by 黃博志

參與的藝術家不僅是台東縣政府邀請而來,更有相當比例經由公開徵選程序;反映出整個計畫所追求的,是一種深刻且深情的對話可能。對於南迴這片土地的方方面面,主動參與徵選者多有切身的情感和理解,甚至在地聯結,經由徵選,「南方以南」得以展現南迴不論其過去、此刻抑或未來的多層次樣貌。

藝術家吳燦政向來關注聲音藝術,藉由聲音地圖計畫,他建構起南迴的聲音紀錄,我們聽見南迴的內在旋律,也聽見生活和自然交織的聲響。吳燦政,《台灣聲音地圖計劃》,南迴,2018。image by 吳燦政

意想不到的親近性,在菲律賓藝術家戴克斯特·菲南德(Dexter Fernandez)和排灣族之間發生:雙方語言共享著甚多共同字彙,顯示著台灣和南洋的因緣。藝術家將兩地文化特色以壁畫呈現在學校的牆面上。圖為:戴克斯特菲南德,《黑白台北》,2012,非本次「南方以南」藝術計畫中的作品。image by 戴克斯特菲南德

作品創作前後,所有參與南方以南的藝術家,都參與大地講座、藝術工作坊、導覽、駐校等大量交流項目,這也是南方以南作為「計劃」的重點所在,和南迴多個地區及社區都開展深層且持續的互動,配合藝術作品的設置和藝術計劃的進行,南方以南舉辦期間,台東縣政府規劃多樣的南迴藝文之旅,期待每位南方以南的訪客都能發現一個屬於自己的、曾經隱匿的南迴之地,讓每次造訪稱為獨一無二的體驗。5月的蔚藍春末到9月海風飛揚的盛夏,南方以南,讓南迴之地成為一片豐沃的藝術風景!

不只藝術展覽,規劃推動更多長期性的教育計劃與參與活動.藝術家駐校計劃,吳燦政於介達國小。image by 山冶計畫

藝術家駐校計劃,Dex於介達國小。image by 山冶計畫

藝術家黃博志交流會,《當檸檬遇上小米,酒想認識你》於壢坵部落少妮媱手工烘焙坊。image by 山冶計畫

藝術家李世揚將於 2018 年 7 月 29 日 (1634-1712)一天僅有一班的南迴線普快車 3672,由北而南, 從太麻里站出發,在車廂內演出,止於大武站, 大約 40 分鐘,有音樂、舞蹈伴隨,帶領乘客度過。image by 李世揚

 

參展藝術家及作品介紹(部分)▷

吳思嶔,《雲豹與袋狼的一場對話》,2016,動物偶、相紙輸出、ipad,作品依場地而定。image by 吳思嶔

以多樣調查途徑及表現方式,藝術家們擴充訪客對於這塊奇特土地的理解,台灣藝術家吳思嶔就將AR擴增實境應用軟體(APP)運用於創作,他以矮黑人這一原住民傳說中的神秘部族為線索,訪客可透過擴增實際APP「看見」矮黑人,並「聽見」矮黑人敘說其遭遇和各個原住民部族的關係;藝術家吳梓寧將VR虛擬實境作為對話表現形式,搭配多個地點設置的VR顯示器和QR圖碼(QR code),討論哪些文化資產值得在末日來臨之際被保存。

艾絲特史塔克 Esther Stocker 2016 於瀨戶內海作品。image by 艾絲特史塔克 Esther Stocker

奧地利藝術家艾絲特·史塔克(Esther Stocker)承繼歐普藝術(Op Art)精神,依據光學技術,以極簡黑白二色,在車站中創作出令人錯視且微笑的藝術場景;法國藝術家安·芙羅瑞(Anne-Flore Cabanis)以可見的「線」描繪點和點之間既存但不易察覺的關係,這次舉辦工作坊,將彈力膠帶予以染色,在南方以南主展場表現南迴的行進可能。

游文富,《春雪後》,2010國美館國際雙聯展。 image by 游文富

台灣藝術家游文富以竹子搭起一片翻飛的「海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意指南迴山海兼具的特性;以跨界聞名的豪華朗機工團隊,由1980年前後出生的張耿豪、張耿華、陳志建和林昆穎組成,2016年世大運聖火台便出自豪華朗機工的構思。這次他們以水泥柱和鋼筋打造一座超大的「山」型雕塑,關照工業和自然議題。泰國藝術家魯蒂‧譚恰倫(Rudee Tancharoen)在海濱公園用魚網高懸漂流木,彷彿被海風揚起,訴說南迴生活和海洋的緊密關係。

魯蒂.譚恰倫,《TALALUMA》,樹皮,2017。image by 魯蒂.譚恰倫

邱承宏,《觀音》(Kwan Yin) ,2015, 裝置,單頻錄像、大理石、鐵、玻璃鋼,尺寸依據場地而定,台北關渡美術館。image by 邱承宏

人和部族、自然的關係,大量呈現在藝術家為南迴以南量身打造的創作中,邱承宏以漂白木材打造一座角度奇妙的陽台雕塑,微仰的角度使陽光照在地面的角度發生變化,探究人造雕塑和自然之間的張力;劉哲安以竹子等現地材質,以傳統的編織和堆疊方式建構一個空間:陳勇昌用竹片編織而成的雕塑,重現陶壺、小米及弓箭等排灣族重要文化象徵;希巨蘇飛以排灣族文化中象徵尊貴的「雄鷹羽毛」為本,創作大型雕塑。

張敦顥帶領部落青年,以吻合部落文化傳統的圖像更新村落的迎賓壁畫;見維巴里將部落傳說,以壁畫和鏡子裝置轉化一座涵洞;高蘇貞瑋以影像紀錄部落青年在青年工作站的活動樣態⋯⋯這些作品串起南方以南的巡遊路線,為訪客穿梭在這片土地提供開放性的「座標」。

 

本計劃囊括四位在地藝術創作者,其創作或結合原住民工藝、或當代創作、或與部落主體性意識重新思考再創作.圖為在地創作者陳幸雄。image by 陳幸雄

充滿動態的展演計畫是南方以南另一著重之處,藝術家陳幸雄以太麻里排灣族的獨特家屋型態為靈感,竹片搭起大型家屋般的雕塑,並邀請各部落居民和訪客共食,人與人的交流於此展開、衍生。

 ? 南方以南-南迴藝術計劃
所有展覽活動免費參加
展覽日期:5.26(六)-9.1(六)
展覽地點:台九線南迴公路段沿線,涵蓋達仁鄉、金峰鄉、大武鄉、太麻里鄉
開幕活動:5.26(六)14:00、閉幕活動:9.1(六)於南方以南服務站(台東縣大武鄉民族街29號)
作品基地點地圖:https://goo.gl/ad51RB
網站:https://thehiddensouth.tw/

參與藝術家:
艾絲特史塔克 Esther STOCKER、豪華朗機工、游文富、安・芙羅瑞 Anne-Flore CABANIS、見維巴里 Chien-Wei  BALI、陳幸雄、陳勇昌、戴克斯特菲南德 Dexter FERNANDEZ、高蘇貞瑋、邱承宏、黃博志、李世揚、謝聖華、張敦顥、希巨蘇飛 Siki SUFIN、魯蒂.譚恰倫 Rudee TANCHAROEN、劉哲安、吳思嶔、吳燦政、吳梓寧

感謝Shopping Design授權Wehouse建築生活誌轉載以下文章。
原文 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