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午后,內湖基湖路白石畫廊前一陣騷動,原因無他,是聞名國際的建築大師隈研吾蒞台演講。這座由他設計的藝廊空間突破了白盒子概念,以檜木為主要材質,是建築、是結構、也是機能,以每一塊不同角度堆疊演繹,重新界定藝術品空間。白石畫廊主持人和隈研吾是舊識好友,因此邀請這位建築界大師來台論談建築和當代藝術的關係。
隈研吾分享了許多近年作品,從九州太宰府星巴克木架構談起,他特別強調,這是木結構而不是裝飾品,因為木構造看得見細節更安心,這件作品也博得星巴克總裁的欣賞。其他如東京微熱山丘一如都市森林。輕井澤白樺木教堂的純淨如詩;中國美院以在地瓦片和山景融合無間的民藝博物館。以及巴黎、丹麥、英國、瑞士的新作。他表示,任何建築物都是盒子,但他偏愛以不同材質讓人們感受溫暖而舒適。他認為建築是連續性的體驗,是時間的設計;無論美術館、住家、會所或各種建築,他設計的是人們在空間裡感受到的時光。他也指出,未來的設計不會只關注材料或造型,而是更多關注在與人的關係。
【 Q&A 】
Q.日本的獨特美學和設計思維在西方國家很受注目和喜愛,想請隈研吾建築師跟我們分享一下,在設計的過程中是怎麼跟西方接軌的?
A.以我個人經驗來說,雖然我在東洋出身,但在我們生長過程中已經接觸很大量的西方思維和文化,也居住在現代的混凝建築環境,我覺得現在這個世界是共通的,在我自己經驗中,從來沒有去區分東方和西方,也覺得每個地方都有個共通性,但是它同時也是獨一無二的,例如在台北有很多個區域,每個區域的氣氛和感覺就很不一樣,它給我的感覺不是很像國外,很多國家亦是如此,所以在我的設計經驗中,我腦海裡沒有特別去琢磨東方與西方。
Q.白石畫廊使用了大量木材,這些木材的來源是在地的還是從國外運回來?又有什麼考量?
A.首先說明為什麼會使用木頭,因為使用木頭能夠讓我找回溫暖的感覺,而我在白石畫廊使用的是檜木,會選擇它是因為無論是在台灣或日本,對於檜木都有一種很特殊的情感,不過當然我們也有預算的考量,所以我沒有辦法全部都使用台灣的檜木。
Q.想請問建築師對於使用木頭材料,又要做到現在所呼籲的綠建築、智慧建築會發生什麼問題?畢竟選用木頭建造會需要砍伐大量樹木。
A.我們現在都在講全球暖化的問題,我認為這個問題不是在於不用樹,而是在於怎麼好好去使用。像很多說法是說木頭是可以大量的去吸收及抑制二氧化碳,有人說一棵樹大概長到六、七十歲時,他們就會慢慢失去鎖住二氧化碳的功能,所以我們可以將這已經無法作用的老齡樹木造為木頭使用,再同時進行造林計劃,讓生態有效的循環生長。另外也有個說法是說,一個沒有人管理的樹林才是容易造成土石流發生,而一個有效被運用、有再生能力的樹林才擁有保水的能力,因此我認為重要的是怎麼用長遠眼光去看待樹木,並做最有效益的管理。
Q.對於公共建築設計,在未來有什麼迫切的理想?
A.對於公共建築我希望能夠使用更原始的材料,例如木頭、布料、石頭。另外,因為大家都太在乎公共建設的機能性,可是因此就忽略很多溫度和情感、或者忘記思考什麼樣的建築空間會吸引更多人願意來這裡交流、發生故事,後續也有太多的建築師在意設計得好不好,但我認為在未來的時代,我們應該要去思考建築與人的關係,而不是將重點放在設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