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在我的家,
坐在雨的中庭,觀雨、聽雨、感受雨、享受雨。
站在斜屋頂上遠眺,
接近天空時,心慢慢地舒展開來…
悠遊於生活的平台,彷彿走在宜蘭水平延伸的自然地景中,
同時打開生活的想像,與鄰居們分享生命!

命題

位於一年近220天降雨,颱風常由此登陸的宜蘭頭城,有著專屬人行生活巷的都市重劃區,加上都市生活、三代同堂的居住需求,屬於當地風土及生活的住宅,會是怎樣的面貌?

策略

在6m*30m 基地內上滕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出三個設計概念,首先置入一個「開放、聽雨的中庭」,除為綠化、活動空間、通風,亦是空間使用的核心。其次針對「高層化」發展(相對於低矮農村住宅),每層規劃有活動陽台、綠化植栽的「立體生活平台」概念。 最後,在缺乏空地的都市中,建築團隊希望屋頂是可以使用的「第二層地表」,可以在此有屋頂花園、觀星、聽海。同時,以「打開與串連」的策略來回應此命題。

✔ 一樓沿街面開放: 將原本封閉的車庫打開,形成供民眾行走的「類騎樓」半公共空間,也是雨季時居民的活動遊憩空間。

✔ 中庭串連:各住戶的植栽中庭,規劃位置串連,形成生態廊道。

✔ 開放的後巷空間: 餐廳廚房向後巷(生活巷)打開,搭配菜圃、洗滌陽台,形成歡迎鄰居來開講的後尾空間。

✔ 聽雨的院子:讓蘭陽的雨灑入,生活與空間以此為中心展開,真實感受到四季流轉的變化。

✔ 讓生活互動的室內挑空: 用一個挑空、連續弧形的杉木清水模天花,串連一樓餐廳廚房、二樓的起居室、走廊書房、3.25m深的起居陽台,串連的更是家人的生活。三樓神明廳、挑高書牆、四樓茶室,則以一大斜屋頂做連結。全棟各層的熱空氣也藉由透空樓梯,由此匯集排出。

✔ 面對道路側(外):以空心磚作為若隱若現的遮蔽表情,也是抵擋颱風的第一道阻隔。面對中庭與後院生活巷(內),則以大開窗來享受陽光綠意。對外保守、對內開放,成為城市居住的一種態度。- 一樓中庭的生態水池、後院的菜圃、屋頂的可食性花園,作為都市生活中與土地自然的連結。

關於宜蘭厝

第一期宜蘭厝從1994年至今已有23年,也是建築師們(1992年進大學建築系)建築學習、專業養成的期間,這些年來宜蘭厝以及眾多反映地域特色的公共建築物,使得「宜蘭」已成為地域主義的代表,扮演獨特角色。

「宜蘭厝」指的不是特定某一種建築類型,也不僅是一場建築美學的競賽,更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事件,而是宜蘭縣政府面對宜蘭民居環境的總體概念,需要被長久累積及成就,並落實到一般庶民生活中的一個有感政策。前兩期宜蘭厝針對非都市地區之獨棟住宅的宜蘭厝論述。

2012年的「宜蘭厝烏石港計畫」,以烏石港重劃區作為基地,都市計畫區內住宅的營造方向進行討論。除了持續關注宜蘭的地域特性、生活文化,以及生態環境永續發展外,並對低碳城市、永續綠建築等台灣社會所必須共同面對之挑戰,進行更深入在地化的探究,使「宜蘭厝」之關注面向更為完整,希望藉由此計畫把宜蘭所擁有「良好居住機能及尺度之都市生活環境」推薦給民眾。

本質上,「宜蘭厝」是一個空間文化運動,從當代民居生活方式、材料構築、生態氣候、發展出屬於宜蘭民居建築的在地實踐與討論。設計者必須在「專業堅持」、「在地文化認同」與「使用者生活想像」之間取得平衡。這並非試圖創造「地域風格」,而是追尋地方性、時代性的場所文化,這是面對「宜蘭厝」最大的挑戰,其實也是上滕建築團隊面對每個案子的挑戰與迷人之處。

作品名稱:打開在地生活的家 Opening row house _ 宜蘭厝烏石港計劃
業    主:宜蘭縣政府
地    點:宜蘭頭城
用    途:住宅
建  築 事 務 所:上滕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官網 ▶ http://www.emergearchi.com
F B  ▶https://www.facebook.com/emergearchi
建築師:楊秋煜、張雯怡、劉彥佑
參與者:林晏嶢、林映辰
監    造:上滕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柯斯堪
結    構:國興結構技師事務所
水    電:三暘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水電:三暘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構    造:鋼筋混凝土
外    牆:黑膽石洗石子、耐候塗料
基地面積:180.04㎡
建築面積:107.51㎡
樓地板面積:261.82㎡
設計時間: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
施工時間: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
攝影出處:Studio Mill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