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總高約8米,大致與一棵成年毛竹等高,樹屋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為鋼結構承托柱,上部為木結構主體。樹屋位於小溪堤壩一側,周圍環抱古樹竹林,隔岸與舊茶廠相望,部分露臺懸挑與溪水之上,實現了漂浮感,而且因為鋼柱收攏為幾個點落在土地上,盡量的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也獲得了較為自由的地面活動空間。

木屋部分分別為三個非同心圓構成: 懸挑在溪邊的露臺,兩層客房部分,以及起伏的屋頂與頂層露臺。平面形態則是一個簡單的螺旋線,外牆環繞一圈融入室內,將盥洗室與步入夾層的樓梯從起居空間中剝離出來。每扇窗戶都有一份特殊的室外景觀,但最美妙的是爬到屋頂之巔享受山澗的自然氣息。

傳統村落民居的粗方式施工工藝有別於標準化的工業化精細生產,飄逸的屋頂並非是建築師任性的狂想曲,非線性的屋檐具有極高的容錯率,可視為鄉村建構對自然規律的尊重與服從。在設計與施工的過程中,反復與當地工匠溝通,達到設計形態與當地施工技藝的平衡。

文章授權轉載自:靈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