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隱的記憶

北京的胡同,不僅僅是一種特有的居住方式,更是很多人兒時曾經的記憶,隨著現代化與城市化的進程,許多人搬離了胡同,但是胡同生活的那一份煙火氣,卻永遠的留存在了記憶裡。

歲月給人也給建築留下了時光的印記,老去的房子、腐爛的柱子、雜草叢生的院子……胡同的生活模式,在城市發展進程中不斷的「被動的」消失著。這種被動導致的是人們記憶的斷層,彷彿兒時的回憶還在昨天,但是今天卻已經生活在現代化的建築中,人與人的隔閡、人與建築的隔閡也越來越大。如何把這種被動產生的消隱重現、讓歷史與美好的記憶重新回歸併且讓更新後的建築與自然環境結合,產生一種歷史與當下的對話,是我們在這座胡同小宅改造中一直探討的問題。

改造並不是對老建築的「維修」與「復刻」,而是要將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與舊有的歷史疊加並且產生新的對比與融合。

整個改造過程僅僅只有14天的施工時間,兩週的時間濃縮了很多人的辛苦付出,設計也不僅僅是紙上談兵,落地施工,往往比方案本身更具有挑戰性。

 

重現與再消隱

這座小院是業主兒時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居住的房子,由於多年的在外漂泊,房子已經破敗不堪,小時候的種種回憶也隨之而去,如今想要搬回到胡同中生活,但是房子的現狀已經不適合居住。此次改造的目的,就是要給女業主營造一個適應現代生活方式的居住空間,並且喚醒曾經“被消失”的那些胡同生活印記。

入口與鏡面院子

鏡與萬花筒

在院子的地面與牆面上,採用了鏡面玻璃,材料特有的反射性,可以讓周圍的胡同、樹木、天空都映射到院子的地面中,給空間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讓這種虛實的互動性更加凸顯,人在景中、人在鏡中,在層層疊疊的反射與通透的對景之中,給人一種如夢如幻的空間體驗感。

院子中的鏡面反射效果

鏡面反射的自然環境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與鏡面組合形成了一種類似於「萬花筒」的效果。萬花筒的英語名稱KALEIDOSCOPE,集合了希臘語的KALOS(美麗),EIDOS(形狀)和SCOPE(觀看)等詞彙,其實也是概括了萬花筒的幾大特點。

隨著反射與周圍環境的不斷變化,鏡面的小院展現出了一種瞬息萬變之美,每一個瞬間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時間一樣,不能被記錄,只能被感受。院子中這種「有形」反射出的「無形」的狀態,也讓觀者與環境、環境與建築、建築與人之間都產生一種對視的關係,這種關係消隱了空間的邊界,也消隱了人與空間之間的距離感。

反射

院子僅有12平米左右,呈狹長狀,地面與牆面的玻璃鏡面讓小院的面積在視覺上得到擴大。當業主踏入大門的一瞬間,就會被鏡面反射的透視效果包圍,增加了空間的通透感,給人以雙倍的景觀體驗。

鏡面折射分析

 

隱院

鏡面的設計賦予建築與周圍環境一個有趣的關係:鏡面地面映射出周圍環境,建築被樹木、天空所包圍,彷彿消失在環境之中。業主可以在房間內一窺周圍環境的變化,地面化作一幅巨大的畫卷,映射出自然界的風吹草動、風雲變幻。同時鏡面也模糊了內外空間的界限、模糊了虛實之間的界限。

在鏡面上流動著的景象讓原本靜止的院子動了起來,以無形勝有形的詩意沁潤著人們的心靈。人們的視線彷彿迷失在遙不可及的景觀中,而反射在鏡面中的景色又近在咫尺。

通透空間

胡同住宅的改造過程其實就是現代生活方式與傳統空間的一種融合。在改造中,將有年久失修的木結構進行了結構加固,將外立面改為玻璃幕牆的形式。通透的幕牆給室內空間增加了採光,讓視線在院子兩側可以互相穿透,營造出對外內向,對內內向型的庭院空間。

院子兩側視線通透

業主臥室的外側佈置了一個專屬的衛生間,滿足業主獨自使用衛生間的需求,通透的玻璃幕牆,讓光線可以穿過衛生間達到臥室內部,改善了採光環境的同時,也將院子內的景觀引入室內,豐富了空間的體驗感。

臥室

臥室區域則採用簡約的設計語言,運用黑白兩種色彩,讓空間顯得簡約冷靜,與外側通透靈動的空間體驗感形成對比,給臥室營造一種更加靜謐的感覺。

客廳與客衛

名稱:寶鈔胡同隱院
設計公司:北京大觀建築設計
設計團隊:申江海,劉羽,曾怡君,李紹懿,余小雨,高瑜澤
設計顧問:劉天萌
項目類型:改造、建築、室內設計
建築面積:57.5㎡
設計時間:2020年6月
建造時間:2020年6月15日—2020年6月29日
攝影師:金偉琦
合作方:湖南衛視
撰文:劉羽
來源:本文由北京大觀建築設計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權歸屬北京大觀建築設計所有。
文章授權轉載自:專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