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繞的景致,

孔隙之間的綠,

內外交疊映射的景,

光影與時間的流動,

樹葉的觸感,

四季空氣的溫度,

樹梢清唱的鳥鳴,

一個感知的日常體驗。

基地位於中央研究院區內的景觀生態復育區內。開始的設計發想,是與景觀、展示顧問共同討論,藉由跨領域的激盪,跨越專業與專業之間的那條線,呈現開放的激盪與融合的對話。

為保存既有老樹,空間因應隨機變形而為樹林所圍繞,輔以挑空中庭植栽,景觀悄然入室,視野也延伸出去。觸手可及的樹木,又成了生動的展示。

一樓是中央研究院的諮詢服務中心(information center),並作為小型茶會、論文發表、研討會等舉行,二樓則作為生態展示空間。

藉由透明性不斷變化的牆面,創造出一連續性,隨著遊走而有曖昧內外感知的空間體驗。展示從室外即開始,生態景觀與展示物,虛與實、內與外交疊映射於玻璃上不斷對話,產生了曖昧的感知。於是,建築、景觀與展示的區別也模糊了。

展示空間、大廳、櫃台、休息區、解說區、放映室等個別口袋空間,形成了「是個別也是整體」的流動連續性空間。

內依舊是內,外依舊是外,既滿足了精神上的感受與渴望,又模糊了內外界線。

規劃課題

1.感知自然

.藉由牆面材料的變化及營造出雖內猶外、亦內亦外的空間感受。

.天井光線通達了室內大部分的空間、多層次室外綠意的引進與接觸,及浮

力通風的氣流導入建物,利用光、風、景的自然元素。 讓人森在其中,亦

可感知周圍自然環境並與之共存。

2. 建築永續

.配置尊重既有老樹、景觀、生態。

.採用鋼骨RC及無樑板構造,降低資源損耗,與對現地生態衝擊。

.綠建築亦為生態展示的一環。

3. 整合串聯

.展示館作為串聯、整合周遭生態水池、稻田、森林的重要節點。

4. 空間、景觀、展示三者一體的規劃設計

.室內、外展示參觀的整合,與不同高度的生態觀察。

.結合建築空間規劃,營造出“漫步林間”感覺的室內展示空間”。

.預留最大彈性布展展示空間。

5. 複合式的機能

.生態展示空間及院區解說導覽休息站。

.院內主要資訊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茶會、論文發表、研討會等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