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萬科未來城,是萬科在江蘇徐州雲龍湖畔已經啟動的超百萬方山水文化大城。而未來城的示範區,做為未來城地塊上第一個亮相的建築群,某種意義上將為整座“未來城”的性格定下基調。
鑒於未來城巨大的建設體量,建築師認為,展示區的主體建築—銷售展示中心(未來的社區活動中心)必須回應大的城市山水地理結構關係。
在建築功能佈置上,將入口門廳、放映室、獨立洽談及後勤等所有需要小尺度空間的功能壓縮到主體建築東側的附樓中,從而在主體建築內部形成單一的大尺度展示空間。這樣的平面功能分佈,不僅使主體建築獲得最大的平面自由度,以適應前期銷售展示和未來業主社區中心的多功能要求;而且通過全立面玻璃幕牆的設置,使得主體建築的體積感被消解,內部活動得以最大限度的向城市展現,建築的公共屬性得到強化。
2009年,建築師曾經探訪過溫州泰順及周邊山水之間的幾座木拱廊橋(北澗橋、溪東橋、薛宅橋和三條橋等等),站在廊橋下,仰望橋底那由短木構巧妙搭接組構而成的大跨,一種工匠智力與結構尺度產生的絶美令人驚嘆。之後的七八年間,又專程或路過,又進行了多次重訪。
2016年,其中的薛宅橋在最後一次到訪不到一個月後不幸毀於台洪。
出於對廊橋這種中國傳統工匠技藝與短構大跨木結構之美的敬意,工作室在接觸徐州萬科未來城項目之前,就已經將這種結構體系製作成手工模型學習,並且希望有機會能在合適的項目裡再現這種木構之美。
因此,在這個既具備單一大空間的展示性,又需要通過建築語言對萬科的價值觀和技術實力進行展示的項目中,廊橋下仰視的構件表現力就成為了我們的首選。而大空間前設置的水院將會把仰視的圖象在水中二次呈現。
我們用不同長度的600mmx200mm長方形截面的現代整合木材(膠合木)為基本構件,將原本廊橋體系中上下木構件之間的橫向支點構件(大牛頭/小牛頭),用前後木構件重疊處橫向貫穿木構件的小截面鋼管代替。通過這個方式,突破了傳統廊橋結構體系受壓的單向起拱特性,使得正反連續三角體系得以成立,也獲得與傳統廊橋結構坡度相比較為平緩的起伏,以適應建築形體舒緩的屋麵線性,木構架整體單向湧動的動勢也更為直接與流暢。
最後,當四面通透的玻璃幕牆,將木構架作為這個殿堂的永久展品展示出來之時,一種隱匿的過去彷彿如幽靈般被呼喚召回。
結構真實與場所再現
在這個項目方案過程中,結構的真實性與場所再現的問題在工作室內部其實經過了反覆的討論。
木構架自身的剛度和屋面承載力經過計算是足夠的,但是為了將木構架推向空中,四面臨空,獨立的單跨柱子難以形成有效的框架對抗側向力。加上在初始方案中,幕牆中的上下兩塊玻璃是「上部受拉,下部受壓」的玻璃肋體系(但最終因為結構變形和造價控制等原因加了型鋼立柱,幕牆的重量完全落地),當屋面加上上部玻璃的重量都施加在懸挑木結構的端部時,木結構的截面尺寸和節點做法都會有較大改變,對形式的影響太大。
因此,木構架在本案中最終並沒有作為主體結構體系的角色呈現,真實的結構是八根鋼結構柱與屋面內暗藏的鋼樑框架體系(有效抵抗了木構架缺失的抗側向力的能力),木構架由柱子和頂部框架內的吊索固定在空中。廊橋木拱的受力體系在這個方案中並沒有發揮原有的結構作用,這對於建築師來說畢竟是無法忽視的遺憾。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取捨,屋蓋和木構架得以分離。在設計施工週期壓縮在七個月的超短時間內,各專業才有可能實現最終的效果。在最終的呈現中,木構架和屋頂獲得了某種「懸浮」的直觀感受,屋面的「輕」與木構架的「重」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一種廊橋下的場所氛圍被神話般的再現。
建築方案設計:久舍營造工作室
設計團隊:范久江、翟文婷、余凱、沈逢佳、董潤進(實習)
建築地點:江蘇•徐州
建築規模:約1200㎡,其中展示中心600㎡
建築類型:銷售展示中心/社區中心
設計時間:2016年9月-11月
建成時間:2017年3月
建設單位:徐州萬科
顧問諮詢:上海萬晟建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景觀設計:廣州山水比德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室內設計:嶺界建築設計諮詢(上海)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上海品光照明設計
建築施工圖設計:江蘇華晟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木結構配合及施工:上海臻源木結構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幕牆設計:上海安詢外牆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弗思特工程諮詢南京有限公司
幕牆施工:江蘇華幕建築科技有限公司
照片拍攝:SHIROMIO工作室
文章轉載自:專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