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又被成為「水中大熊貓」,距今有一億四千萬年的歷史,但由於環境破壞等種種原因,這一珍稀古老動物瀕於滅絶,因此,上海市在 2008 年成立了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去年 5 月,保護區又發起了二期建築方案的國際招標,近日,競賽結果正式公佈,Ennead 建築事務所從五家競標公司(其他四家分別為德國 GMP、德國 Obermeyer、澳大利亞 LAB 和丹麥 SHL)中勝出。
新建築仍坐落於崇明島上占地 17.5 公頃的風景保護區內,建築面積將達 39670 平方米,此次招標代理機構上海國際招標有限公司表示,二期建設項目的實施是為了進一步提升保護設施水平。
這項計劃集生態展示與研究功能於一體。它將包含一系列內部和外部的飼養池,建築模仿了中華鱘和江豚自然遷移時經過的不同大小鹽水域,從而更好幫助中華鱘和江豚繁殖和飼養。此外,還包含一系列研究設施,以幫助這兩種珍稀物種重新融入其自然棲息地。為了讓訪客瞭解機構的工作,建築中還包含沉浸式水族館。
建築採用了交錯層壓木材結構。略微彎曲的木結構構成了建築肋骨,中央脊柱將建築的三大空間銜接起來。作為一種新型木建築材料,交錯層壓木材(cross-laminated timber,CLT)目前正越來越多地得到應用。它是窯干的杉木指接材經分揀和切割成木方,90 度疊放後,使用高強度材料膠合而成的實木板材。該材料的優點在於,其強度可等同於混凝土材料,而同時,施工時間較常規混凝土所花費的要少。
內部養殖和展示池上方的建築外表皮採用了半透明 PTFE 材料,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日照光線,營造亮度適宜的室內環境。起伏的流線型外觀,靈感來自河流的漣漪和周圍景觀。
「保護區的整體設計與其建設初衷及未來願景深深契合:在拯救中華鱘等瀕危物種的同時,最大程度降低過去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並竭力恢復地區原本生態多樣性。我們期望通過這個設計呼籲整個社會共同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為各類生物以及人類自身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空間」Ennead 建築事務所合夥人Thomas Wong表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