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座落南高雄偏離市中心,接近1800坪的土地利用給了我們可以創造出一個比較完整的休憩與用餐共享的生活環境,基地庇臨廣停用地臨接60米的時代大道,基地大範圍一眼遼闊,屬於高雄未開發區道路夜間照明不足,在城市地區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是“熱島效應”,隨著人們對氣候變化意識的增強,作為一個建築環境條件的形塑不單僅僅是考慮美學,除了滿足商業行為功能的邏輯,更重要的是關乎地球環境永續性的思考,改善近年來環境劇烈變遷的問題。



沿著廣用停車場用地邊緣除了留設5米半的綠化帶植樹外,4米2的景觀水池作為餐廳主要出入口,同時也有助於降低環境溫度,刻意營造穿越水池的橋梁作為客人用餐前的心情轉換,將近120米的景觀水池形成了基地強烈的印象造就了建築物伴水而居的感受並減少空氣中的污染物和灰塵。更考慮到整體空間的碳中和問題,基地選擇位置考慮到與城市捷運共構,降低客人及員工到達該場域所產生的碳排放,大量的植綠有效的抑制基地碳排放量也有助於吸收對眼睛有害的光波。



從建築物的構造體到室內裝修材料的選擇我們考慮到直接成本與材料未來可回收的永續性思考,建築設計對於方向性的差異在整體造型上提出對應的策略,大量混凝土外牆裸露塗裝,降低裝修材料的使用,金屬的外牆隔柵與室內空間座位區的區化,我們大量使用金屬鋼板並將其近可能的模組化,避免日後室內空間的重置與維修,成為公司的資本財並降低經營成本,以符合業主永續經營的企業理念。


我們在空間比例的留設以餐飲服務機能動線為主,更思考到自然光進入室內空間的可能性,大尺寸的餐飲空間很容易出現自然光完全無法影響的地理位置,間接的也造成室內空氣對流的問題。所以,在適當的空間置入玻璃框架植綠,並讓該空間地坪成為土壤的透水層,此外並增加自然光線進入室內空間的可能性,再藉由人造光源與自然光源的對比性,模糊室內與室外空間的界線。



建築物的空間使用將能源產生所需的機械設備放置在建築物的夾層空間,空間的配置呈現類似三明治的使用方式,對於兩層的用餐空間卻使用了整體內勤空間的三層高度,強化室內空間熱氣流的對流空間,達成節能環保永續經營的生活理念。



圖文來源:橙田建築|室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