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產生源自空間中的時間,因為有向死而生的坐標,也才有了海德格爾詩意的棲居。西方建築學源自宗教,詩意產生於對永恆的追問;東方建築學源自庭園,詩意產生於對深遠的表達。
作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載體,建築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是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技術總和的表意象徵。真正被阿拉伯人發明的數字篆刻在時鐘之上的時間不過和現代社會共謀的騙局,對於建築而言,宏觀意義的時間,是歷史,是記憶,是衰老的宮殿和磚石磨損的痕跡中所展現的過往文明的物化形態;而微觀意義的時間,是空間形成的每個具體場所和時刻共同作用下的系統,是此時、此地。
有了時間作為參照和要素,才能把空間的秩序疊合於宇宙的秩序和場地的長卷之中,形成一個富有詩意的系統,空間也才有了意義。
項目位於重慶涪陵北山新城,三峽腹心,依山望江,售樓部立於高地,觀星河,望山海,白色外觀與剛中帶柔的體量讓人有望雲爬坡之意向,帶狀建築流暢地圍合出向心的庭院空間,因循場地的高差,將三層的空間嵌於場地之中,門前山萬重,山下水千疊,建築成為環境與人之間的連接點,讓人游離於山水之間,悠然自得。
古人鍾情山水,是藉景釋懷,寓情觀景,促使著作為物質性構建要素的客體向審美主體生成的結果。但當場所的山地特徵成為普遍性存在,而不是唯一的差異化特色時,不妨佔領高地,悠然地抬頭望望天,悠閒地”俯視清水波,仰望明月光”,以星空為畫卷,構建屬於項目獨特的氣質。
設計師認為,將時間與記憶帶入室內空間之中,也讓空間有了垂直意義的聯繫。空間至下而上分別帶入”童年記憶”、”兒時憧憬”和”美夢成真”的三個主題,分別對仗”聽濤”、”望山”、”觀星”三種空間體驗,因此,也就有了”枕草望月螢火飛,遙看星河嘆流年”的空間感知和詩意表達。建築立面的解放讓室內外空間相互滲透與融合,自然色調和特性的材料選擇更充分的表達出場域特徵和居住精神,讓人在瞬息萬變的時空之中,體驗生活和自然之美。
空間的主入口是隱於內部的,來訪者需要沿著和緩旋繞的廊道向下,以水光山色賦予這空間的開場,在環形廊道圍合之處,由半圓的開口入內。
作為開場,設計順勢構建了一個緩慢流動的弧形穹頂,模擬星雲的意向,溫暖的木飾面片狀交錯,形成暗影,線狀延伸的光襯在細密的木質上,於縫間流瀉,有如夜空之中璀璨的星光。中央懸掛由宣紙製成的圓燈,暖光透過厚薄不均的紙材滲出,恰如月光動人。
自然溫潤的木色延伸包裹了整個前場空間,兩側圍合書架,中央以一道道弧形層疊圍合形成階梯,既回應了場地的意象,也為未來空間內部的活動加載了更多可能性。
優美的自然環境是現代城市的稀缺資源,卻恰恰是項目所擁有的最大特色。室外的綠化、白天太陽的移動帶來無窮的光線變化,使內部空間變得氣韻生動,也加入觀者與行走的時間感,讓人在不同的時空點獲得不同的感知。時光變幻,四時美景,以自然的詩意,撫慰焦慮。
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室內空間應該是安靜且平和的,不應過於繁複,將主角讓渡於窗外的景色。因此,在整個二層空間,以白色和木色作為主基調,牆面和頂面均為簡單的白色,藝術塗料細密的肌理讓光線變化極其豐富,地板則採用舒適溫馨的淺木色,在弱化空間界限性的同時,以留白為來訪者帶來另一番體驗。
空間動線的組織遵循建築原有的骨骼關係,加入曲面構築,形成流動的空間線條,提供純粹的建築力道及美感。家居選型上,也順應空間的流動,圓潤而柔和,純淨的白色以不同的面料發生層次,間或加入不同深度的藍有序暈開,在安靜當中帶來生機,與戶外景觀相互呼應,呈現了一種輕鬆的動態與自由。
金屬飄帶是貫穿二層空間的天花裝置,透過光影的折射為空間的純淨添加了有趣的互動,於沙盤上方也與場地所賴的”兩江”線條互相呼應。
三層空間圍繞著中心的藝術裝置,由一個個彼此獨立而私密的功能板塊構成,材質上延續了整體空間的調性,卻切換了不同的面向,轉而以木質作為牆面,深色的絨面地毯,包裹起必要私密屬性,將開放的角度完全聚焦室外的景色。
中國山水為日常生活積累了一千五百年的棲居詩意經驗,以此為參照,或許能解凍西方現代技術的表意失語,並有能力指導我們重構當代日常棲居的詩意實踐。
項目名稱:重慶當代·春風印月MOMΛ星空小鎮
設計總監:彭徵
主案設計:謝澤坤、招婉瑩
團隊:鄭瑾萱、葉子榮、吳永龍、李舒琪
項目管理:朱雲鋒
室內設計: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軟裝設計: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項目業主:當代置業
業主團隊:韓飛宇、馬申申、范志芬、陳濤、吳南、王釗
項目地點:重慶涪陵
設計時間:2020年01月
竣工時間:2020年08月
設計面積:2840M²
建築設計:基準方中成都五公司
景觀設計:基準方中景觀規劃設計公司
文章轉載自:Hi!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