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城一面的環境下,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逃脫出這種環境,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創造一種建築:它彷彿脫胎於藍天,甚至無法看出他的來源,成為一種完成的創新的、無可參照的建築。

憑藉軌陸空三位一體的綜合交通網絡,上海虹橋商務區成為了上海的新地標。虹橋商務區位於長三角城市群核心地帶,連接區域26個主要城市,依托虹橋交通樞紐和國展中心,以總部經濟和商務辦公為主體業態,酒店、商業、零售、文化娛樂為配套業態的產業格局,已成為國際化高端商務的新地標。毗鄰虹橋樞紐賦予了虹橋CBD一期發展的優勢,但同時也制約了建築空間的形態和拓展,園區內大多數建築呈現為平面肌理,統一的限高形成平緩的天際線。

作為虹橋商務區第一個當代藝術館,上海金臣·亦飛鳴美術館無疑要逃脫這種規整的城市肌理,以非常規的建築形態表達藝術情感和力量。通過對幾何空間設計和材料研究,塑造一種雕塑感和活力的體驗感,參觀者在空間觀臨過程中激發出對藝術的好奇、忐忑、驚喜等情感的交疊。以規整城市中的非常規建築為視角,講解上海金臣.亦飛鳴美術館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方案,為建築師對傳統商業空間類型設計提供一種新思考角度。

金臣匯商業綜合體寬闊的中心廣場,和臨近航空場地的背景,為上海金臣.亦飛鳴美術館提供了形體的靈感。場地位於5棟塔樓及裙房圍合而成的廣場中,原本是為地下空間提供採光的玻璃天窗,我們將其打開,創造藝術中心的出入口。

當走進廣場時,可見動態的曲線的建築全貌。設計過程中將最初的多曲面優化成效率更高的單曲面,金屬牆體從地面邊界生長,滑行路徑延伸至屋面,屋面向外延展再向內匯聚,端部指向周邊塔樓,加強動態感和整體感。

外立面採用大面積的玻璃幕牆,減少結構外露,襯托鋼結構的漂浮感。在周邊環境的映襯下,建築如同一架即將起飛的機翼

進入建築後,向內逐漸變亮的天窗、向下傾斜的金屬屋面、向裡收起的玻璃幕牆,將室外的空間體驗帶入到建築內部,形成動態的空間環繞組織,引領參觀者走向旋轉樓梯,塑造出流動的觀覽體驗。

屋頂與牆面一體的流體形態,展現了對異形曲面和材料建構的研究。屋面的對稱佈局與非對稱原始建築結構之間的矛盾,使得原本規則的結構體系變得更具挑戰。設計團隊最終將結構柱隱藏在金屬屋面系統之內,消解牆、頂、柱之間的空間關係,建築如同透明洞穴

540度大型螺旋樓梯與超薄扶手,將動態感表達的淋漓盡致,減小了地上-過渡-地下這一空間序列中設計概念的磨損。順著螺旋樓梯向下,參觀者的視覺體驗感逐漸轉變為漫步路徑的身體體驗感,將注意力更加集中,走向藝術展覽區域。

作為空間的新增構建,螺旋樓梯盡量以輕盈流暢的方式介入在原有場地中,內圈設置650x550x25mm箱型截面旋轉梁,每5個踏步從主鋼樑上設置一個懸挑樑,懸挑樑端部採用方鋼管連接。旋轉主鋼樑採用有限元進行應力分析,根據材料力學進行複合應力驗算。精準的力學計算,螺旋樓梯的建造一氣呵成,建築流線如同流水般流暢。

上海金臣.亦飛鳴美術館在閔行區政府、虹橋商務區管委會和社會各界的指導、關懷和支持下應運而生,不僅將陸續推出當代藝術家的國際作品展,還將陸續開闢藝術畫廊、藝術講壇、藝術培訓與交流等公眾活動和公共服務空間。美術館甫一開幕,便迎來重生——上海當代藝術展。陳逸鳴、孫良、餘啟平、牟桓、施勇、薛松等六位滬上知名當代藝術家們聚集在一起,用各自的表達方式,呈現了對2020年這個特殊時期的的情感記錄與生命思考,啟迪人們一起審視後疫情時代人類將要面臨的諸多課題。這是後疫情時代帶來的深邃思考,是人類文明走向重生的過程,這也是本次展覽期待探討的話題。在這裡帶來對後疫情時代的思考。

在城市主導的規模化建設商務區中,上海金臣·亦飛鳴美術館的設計與建造也可以算是一種“重生”。建築尺度雖然不大,但表達了一種對規整城市的叛逆,反抗傳統商業建築中藝術空間的表達方式,從概念到建造展現出非常規的設計理念,講述建築的藝術故事。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上海金臣·亦飛鳴美術館
項目類型:城市更新

項目地址:上海市閔行區甬虹路88號
建築面積:2871平方米
設計時間:2020.01-2020.7
建造時間:2020.07-2020.11
建設單位:上海金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方案及施工圖設計:上海三益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主創建築師:賈正陽、曹大衛
項目負責人:楊輝
方案設計:高伯豪、於佳玉、王俊、馮若倩、遊登陽、王瑩、呂家俊、蒙明慧
建築設計:楊輝、陸琳琳
結構設計:陳卓
機電設計:茅婭倩、吳玲、馮心宙
景觀設計:王粲、鄭志成、張浩然、楊浩、謝宜功、郭雨琪
BIM設計:韋寅駿、俞智璟、姜趙康
技術支持:王曉紅、胡文曉、蔣虹、陳英、鞠永健
展廳室內設計:HWCD
幕牆設計:上海首正裝飾幕牆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照明顧問:HDA漢都燈光
施工單位:上海康業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建築攝影:是然建築攝影

文章轉載自:Hi!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