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萊茵河畔的維特拉設計博物館周邊有許多傢俱廠、辦公室、展廳和畫廊,而且其中許多都是知名建築師的代表作,維特拉設計博物館也是其中之一。
博物館是Frank Gehry的傑出作品,它的雕塑形體由相互連接的彎曲體構成,這座建築同時也是他建築人生中的里程碑。這座寧靜的白色體量十分引人注意,位於德國西南角(靠近瑞士邊境),在這座建築中蓋裡首先運用了他標誌性風格的結構。
與許多偉大的建築作品一樣,維特拉設計博物館的故事始於一場火災。1981年的一個晚上,一道閃電擊中了維特拉校園,引發了一場大火,大火之後,大部分校園變成一片廢墟,在爆炸之後,維特拉為祭奠那些因為大火死去的人們,委託眾多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阿爾瓦羅•西扎,和扎哈•哈迪德等)重新設計建造那些毀於大火的建築作品,於是便有了這一系列知名建築。
Frank Gehry對校園的貢獻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 在三十年的經營時間中,維特拉積累了大量的椅子和其他傢俱。最初他們計劃將這些物品放置在兼具展覽和存儲功能的簡易棚屋結構中。 然而,在設計過程中,這個簡單的任務變得更加精彩。蓋裡將維特拉設計博物館構思為私人收藏展示空間,並結合有研究、傳播和推廣等功能。
到了20世紀80年代,美籍加拿大人蓋裡已經以“解構主義”建築師的身份而聞名。他的作品與現代主義不盡相同,轉而尋求與周圍環境的融合,創造更好與人類尺度相關的空間。他在加州威尼斯的家也許是這種哲學最好的例證,表面的凹凸不平,斜凸的鏈條和玻璃成為了主要的元素。事實上,他早期的作品幾乎完全由有角度的直線組成,與他後來採用的波浪形的雕塑風格相去甚遠。而維特拉設計博物館是蓋裡在歐洲的第一個具有個人特色的建築作品。
在與德國建築師Günter Pfeife合作設計中,維特拉設計博物館是Frank Gehry的一個和宏大解構主義之間,有明顯過渡的小規模建案。建築審美具有時尚特質,並非完全硬邊,也並非完全扭曲,而是一種混合體;在整個結構中,有兩種性質的物體在某一層面相交,並且通過傾斜的曲面來表現。白色抹灰的裝修手法似乎參考了柯布西耶坐落在法國邊境的朗香教堂。同時,覆蓋屋頂和一些牆面的鋅合金電鍍,參考了Nicholas Grimshaw的工廠建築,這對蓋裡後來的作品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建築內部包括四個主要的展示廳,分別是生產區、測試實驗室、自助餐廳、多功能室和辦公室。 建築的主要體量、連接體、立方體元素由空間功能而排布,但這些體量排列又具有特定的空間審美準則。除了參考Notre Dame du Haut之外,曲線的使用也可能是受到附近維特拉工廠的啟發:焦點元素是柔和清晰的曲線。 這也許是在暗示工業製造是適合集體運動的地方。
儘管博物館占地面積只有8000平方英呎(743平方米),對於一個博物館它並不算大,但它仍然是世界級的設計巨作,展覽區佔據了大樓的兩層,包括一系列的展覽廳(其中兩層是由一個戲劇性的螺旋樓梯連接起來的)。一個巨大的十字架被引入屋頂,展覽空間沐浴在燈光下。主要的傢俱收藏品由最初的約200個椅子發展至現在已超過6000件物品,其中包括椅子、餐具、電子產品和建築模型。
維特拉設計博物館於1989年向公眾開放,近三十年來廣受讚譽。它的流動性、動態的和相互關聯的體量為人們帶來介於當下與永久之間的不同印象,建築評論家Paul Heyer對這座建築物讚不絕口,稱其為“外部白色形式不斷變化的漩渦,每個看起來都與另一個形式之間沒有明顯的關係,其內部動態強大的相互作用,反過來又直接表達了外部的漩渦,建築整體並與每個小型體量相融合。”對於Frank Gehry自己而言,維特拉設計博物館代表了一個改變生活的頓悟:“我喜歡天馬行空的造型,我從來沒有想到我會在建築裡做這件事, 而我做的第一個建築就是在德國的維特拉設計博物館。”無論人們對蓋裡獨特的建築風格有什麼看法,都不能否認它的誕生已經造成了全球性的轟動!
資訊:
建築設計:弗蘭克•蓋裡及其團隊
地理位置:德國,萊茵河
首席建築師:弗蘭克•蓋裡
參考:維特拉設計博物館,Paul Heyer
建築年份:1989年
建築照片:Liao Yusheng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