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銳建築獎」(ADA Awards for Emerging Arechitects)於10月30日登場,這次特別邀請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來自荷蘭的建築大師Rem Koolhaas頒發獎項給七組優秀的新生代建築師,也為這個歷時超過半年、兩階段的嚴謹評審過程,劃下完美句點。
「ADA新銳建築獎」創立於2012年,為國內特別針對新生代建築師所設立的獎項,聚焦關注年輕世代的建築創作,每兩年頒獎一次,至今已邁入第四屆。本屆策展人漆志剛說:「希望對建築有熱情的人能夠在這個地方找到朋友,讓他們有機會看到對方,一起實現想完成的事情。」
本屆首獎由<緣宿>獲得,這是一個位於澎湖的民宿建築,耗時將近七年時間才完成,從概念配置、構造系統、材料決定、業主的全程參與,都讓人看到小建築的大氣象,感受到他們充滿堅定的信念,非常難得。
特別獎則頒發給台中的<繼光工務所>,將工廠和住宅複合的老建物重新改造成一個適合工作和生活的場所,建築團隊以一種專業而不過度,輕鬆而不退卻的態度鬆解了這個舊城角落,用一種非常適切而簡單的設計讓人們有機會能夠自在的聚在一起,如評審團的評語:「這是一個可以讓舊的城市活起來的建築。」
而佳作獎有林佩蓉在台北市立美術館x-site計畫的建築裝置<OO>,泡泡療癒了所有人的緊張情緒,有不可言喻的輕的紀念性;辜達齊、陳佑中的<涼涼海之濱>,將原本角色不清楚的結構土墩反轉成廣場的中心點,讓這個活動場隨著時間改變時,存在感也跟著改變;林柏陽以適可而止的建築元素讓空間散發一種非常輕鬆的寧靜感,是難得少見的台南溫暖住宅<進之宅>;陳漢儒與劉真蓉<鼓勵好室>為桃園農業博覽會所設計的溫室之家,企圖融合農業跟生活,讓建築有了一種新的形態;以及蕭有志為苗栗創造的與營地本身自然環境相符的休憩空間<樹屋三連作>。
決選評省團主席龔書章表示,對於金獎,評審團的共識性非常高,但是特別獎則是經過很多討論之後才得出的結果,初選評審團主席王俊雄也提到今年的作品相較於以往三屆在評選上更有難度,「這些作品不只是作品,而是一個過程,而且是不太出現在生命經驗裡的」王俊雄說。看完七件作品之後,Rem Koolhaas認為每件作品都展現了某種極致,以幽默或嚴肅的方式來呈現他們對於建築的各種想像。
頒獎典禮最後的部分邀請到兩位評省團主席、Rem Koolhaas、以及交通大學的曾成德院長坐下來以輕鬆的方式對談。
Rem Koolhaas表示,公部門時常被抱怨古板、沒創意以及無想像力,但其實是需要溝通協調才能產生創造力,世界上有很多計畫都是官僚體系與建築師的創意共構而成的。另外他也想要恭喜台灣,當世界許多地方都在追求豪侈的情況下,台灣仍然保有原來自己的純粹與純真。
王俊雄老師則期待在新銳建築獎裡面能夠看到建築師在現實中找到樂趣之後,再在作品中以諷刺的手法去反擊,他稱之為「搏鬥」。
曾成德院長也表示,其實每一次評選過程都是一個反思自己的機會,他的評斷標準是這個作品挑戰了什麼規則,以及冒了什麼風險。
最後,不論在評審時或對談時,有一個問題一直反覆出現,那就是:新銳到底是什麼?對龔書章老師來說,新銳或許就是要做一般大眾不信仰的事情,做他們心裡面價值更高的事情。
ADA 新銳建築獎是目前台灣新世代建築師最重要的獎項,參賽者不限國籍,只要在45歲以下,並在台灣有實際完成的建築作品都可以參加。ADA新銳建築獎透過展覽、論壇、與出版,讓年輕建築師的新精神可以被看見與交流,以鼓勵新世代建築師在台灣的建築創作。
2018 ADA新銳建築獎 名單:
首獎:
緣宿 – 陳冠帆、辻真悟(原型結構工程顧問)
特別獎:
繼光工務所 – 賴人碩 (賴人碩建築師事務所)
佳作獎五組:
X-site : OO – 林佩蓉 (大林工作室)
涼涼海之濱 – 辜達齊、陳佑中(一起設計)
進之宅 – 林柏陽(境衍設計)
鼓勵好室 – 陳漢儒、劉真蓉 (衍序規劃設計)
樹屋三連作 – 蕭有志
作品簡介:
林佩蓉 (大林工作室):〈OO〉是今年台北市立美術館X-Site計劃的首獎作品。林建築師希望讓人在進入公共領域時,因為看到泡泡敏感而脆弱的生成、破滅、機械在走動、與浪板圍塑出來的空間,反而得到心靈層面的感受。由「機械這件事情其實會安慰到作者」推進到公共場域中他者的私密。
林柏陽(境衍設計):〈進之宅〉這是一個位於台南的單棟住宅,業主是一位出家人。因為是修行的家,所以與欲望有關的空間機能被弱化,同時強調心靈與對自然的感受。因此林建築師嘗試透過日照啟動建築的運轉,讓所有的空間透過自然中隱含的秩序,連結精密又環環相扣的心靈與身體感知。
蕭有志:〈樹屋三連作〉是位於苗栗露營地的木構設施,一共有三座。蕭老師希望透過大量交織的概念,以作品為媒介去把人跟人之間,群體跟群體之間,甚至是物之間去做一種連結,例如本作品中疏伐取得的杉木與結合當地傳統工藝,達成資源效應的最大化,再回來與心靈純真的想像連結。
陳漢儒、劉真蓉 (衍序規劃設計):〈鼓勵好室〉這是為桃園農業博覽會所設計的溫室之家,衍序透過對既存溫室工法的調整以及對於家的概念轉化,將農膜、天溝、樑、屋頂高度、維修平台等元素巧妙結合,以多層次的微氣候融合居住與生產、結構與活動、人工與自然。
辜達齊、陳佑中(一起設計):〈涼涼海之濱〉這是位於高雄海邊的微型都市公共空間。一起設計透過與公部門共同努力修改原始空間計劃,透過致力於都市小型公共空間或許可以稱為口袋烏托邦的空間整理策略、吸取由下而上來回交錯的決策修正機會,透過極微小的公共佔領,佈局大尺度都市的未來。
陳冠帆、辻真悟(原型結構工程顧問):〈緣宿〉是位於澎湖的民宿,一共耗費了約七年的時間才完成。期間業主、與來自台灣與日本結構技師、建築師團隊,以罕見的合作方式,處理全球化後的「一種漂泊跟停留之間對峙」的無意識共感,並以非常獨特的構築與設計過程,創造了新的結構原型與空間經驗。
賴人碩 (賴人碩建築師事務所):〈繼光工務所〉是一個建築師自己的事務所設計。透過改造台中中區一棟破敗的老屋,將一樓空出作為展覽、演講、或者只是小朋友與小狗追逐的空間,賴建築師以建築作品作為跟社會溝通的過程,以整理社會關係為設計方法,創造了建築是對於生活方式想像與實踐的積極行動。
2018年ADA新銳建築獎策展主題:
譜寫建築 Scripting Architecture
在20世紀初,人們學會了飛翔。精巧的機器將能量轉換為高度與速度,也將建築設計逐漸由雕琢轉為大量生產後的精密組構。因此在機器時代(Machine Age),我們以科學碰撞社會文化,以「能量」,作為串聯局部與整體關係的媒介 (mediator)。
同時電影的進展,例如導演Sergei Eisenstein或藝術家 Moholy-Nagy,讓敘事跳脫線性編輯,讓我們對時間與空間有了不同的概念與經驗。生活中的文字、影像、聲音、運動等原本各自獨立的文化符號系統,透過碎化、置換、替代、連接與拼貼等操作,被編輯為新的敘事組合。如此形成了以「生活文化」為媒介,去串聯局部與整體的關係。讓原本具有明確目的性、機能性的清晰關係,逐漸轉為具有多重意義(double meaning)與多重可能性(double function)的曖昧模糊。
我們幾乎可以預期,由於現在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又面臨主要改變, 建築與涵構(Context)終將必須面對由環境、心境、與資訊等系統重疊交錯的多維空間議題。在這個由人造物件、自然物件、與虛擬化身(Avatar) 等概念元素超鏈結的環境中,2018年的ADA 新銳建築獎希望透過對於建築局部與整體關係的探索,觀察新世代的建築師,如何將這重疊交錯的狀態以自然、感知、歷史、人工智能、雲端等所產生的「複雜關係」為媒介去串聯,譜寫台灣當代「建築」與「文化」撞擊的新聲。
初選評審:
中山英之(日本)
王俊雄(台灣)
朱弘楠(台灣)
林友寒(台灣)
林靜娟(台灣)
曹敏碩(韓國)
曾成德(台灣)
漆志剛(台灣)
決選評審:
吳光庭(台灣)
林芳慧(台灣)
隈研吾(日本)
黃聲遠(台灣)
龔書章(台灣)
獎項:
首獎:新台幣50萬元、獎狀、下屆特展展場最優先設計權
佳作獎:新台幣3萬元、獎狀
特別獎:新台幣20萬元、獎狀
主辦單位|台北市建築世代會
協辦單位|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 、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藝文中心 、 Jr.Gang 建築研究室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漆志剛 Jr-Gang Chi
圖片提供:Jr.Gang建築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