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臺東縣政府發起、臺東設計中心執行,以「海」為題的「黑潮漂流計畫 」,九月中旬五位創作者歷經四天三夜的海上體驗之後,於臺東設計中心推出《從海平面零開始 START FROM ZERO 》展,揭露整個黑潮漂流歷程;縣長饒慶鈴期待藉由各設計創作領域專業回應臺東自然地景,透過展覽的呈現,讓民眾由不同視角再次感受臺東山海空的美好與價值。
臺東設計中心表示,這次海提案所計畫由社會觀察家詹偉雄及「週刊編集」總編李取中帶領,邀請策展人鍾秉宏、音樂創作者王榆鈞、新媒體裝置藝術家莊志維、 影像創作者邱承漢、新銳動態影像創作者吳昭晨共同參與,進行四天海上漂流採集創作;他們輪流從船上移動至飄流在的竹筏上,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感官記錄,最後將感受與思考轉化創作成各類型媒材展出。在過程中,創作者心境連結天氣與海洋,回歸至最純粹的零點,向海洋學習,以不同視角切入與自然的碰撞,透過「採集-轉化-產出」的過程,完成這次創作展。
策展人鍾秉宏指出,在策展概念上,他以行船啟航的初衷為「起始點」,島嶼裡外的視角為「觀察點」,感官與自然的連接為「轉折點」,同時以「採集體驗」為經、「創作」為緯,將三個點串連起來,織成一個敍事與剖析並全的立面,呈現「從海平面零開始」的意象。展區共分為三個區域,首先是計畫背景與臺東的海,然後映入眼簾的是航程主要漂流載具:由阿美族工藝師賴進龍(Laway)製作的竹筏,Laway是居住於都蘭一帶的阿美族耆老,至今仍遵循阿美族古法竹筏製程,「要經過採集、削皮、埋沙、燒竹雕塑、砍削組裝,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噢」,之後則是參展者的創作成品。
臺東設計中心說明,「Raw Trip」是聚焦於自然地景的設計企劃,以「人屬於自然,而人類的摹本永遠在自然界」的概念,將臺東既有的山海空自然資源,為創作者帶來感知啟發,轉化爲創作能量;經由設計創作者的視角,讓大眾重新發現、認識臺東自然地景的價值。去年(2018)第一波計畫 「山提案所」,帶領創作者前進臺東海端鄉的臺灣第二高高山湖泊「嘉明湖」,踏上 6,470年前的冰川遺跡之旅。2019年,第二波以海為題的「黑潮漂流計畫」,創作者搭乘臺東阿美族工藝師Laway(賴進龍)製作的竹筏,於臺東金樽外海一帶進行黑潮漂流體驗。
鍾秉宏 (策展人兼創作者)
建築師、策展人,熱愛藝術與文學,於2007年創辦archicake,發行網路建築雜誌,並投注心力於策展工作,策展議題廣泛多元,但對音樂、文學、歷史較為關注。在建築專業領域之外,特別愛好烹飪與甜點製作,亦對廚房工作懷抱憧憬,認為美食與建築一樣具有催情的作用,非常值得用一生去探索與追尋。
王榆鈞 (創作者)
高雄人,音樂創作者、歌者。持續走在邊界,喜歡觀察存在於生活周遭的事物,讓日常的片刻轉化成音樂裡的特寫。期待能持續在世界不同角落創作,紀錄音樂當下空氣裡的振動,以及生活的氣息;在詩與歌的脈絡裡找到一種文化對話的方式。
邱承漢 (記錄者、創作者)
高雄人,喜歡拍照也喜歡寫字,更喜歡真誠的人與事物。2011將高雄的外婆起家厝改建為叁捌地方生活, 用幽默感及設計參與社區,獨立發行數本地方刊物與書籍。熱愛土地也熱愛旅行過著返鄉但持續流浪的雙重生活。曾入選2016雲門流浪者計畫,並獲選為2017 Shooping DesignBest100 年度最佳創意人。
莊志維 (創作者)
1986年生於臺灣臺中,有著視覺設計、藝術與建築等混種背景的莊志維,擅長運用光和空間創造互動裝置,探討人與場域之間的相互關係,至今於創作歷程中仍不斷追尋跨領域間的揉合,呈現理性與感性並存的藝術美學。作品曾受邀參加《植物學》展覽(釜山市立美術館)、台灣美術雙年展、韓國平昌雙年展、東京六本木之夜,並同時與沛納海(Panerai)、賓士(Mercedes-Benz)、銀座資生堂(Shiseido The Store)等品牌合作發表跨界創作。2014年獲選至東京Tokyo Wonder Site創作駐村,2019-2020年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藝術家,目前為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兼任講師。
吳昭晨 (記錄者、創作者)
出生臺灣桃園,畢業於復興商工美工科。作品多從個人生命經驗出發,探討內在情感的矛盾與外在衝突,也多保留一些距離,使觀者自行踏入體驗及感受。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RAW TRIP2.0 臺東採集計畫-黑潮漂流 從海平面零開始 START FROM ZERO
展覽時間|2019年11月9日至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