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好奇心日報授權Wehouse建築生活誌轉載以下文章。

如何把新的活力注入到傳統四合院中,一改四合院莊重、刻板的印象,許多設計師都提出了新鮮的點子。比如馬岩松給小院增設了衛生間,並設計成了有著金屬曲面的“胡同泡泡”。跡·建築事務所(TAO)把傳統四合院掉了個向,變成了更適合現代生活的四分院。

最近,曾把舊宅院改造成茶舍“曲廊院”,做過不少小而精的胡同老宅改造項目的建築營設計工作室,用一道“扭動”的牆,把位於北京大柵欄地區的排子胡同裡的傳統四合院變成了一個更有活力的公共活動場所。

“扭院兒”本身是一座相當標準的單進四合院,在北京胡同裡,這樣的院子有很多,樣貌也很接近。而它的主人希望,這個院子不僅用來居住,也能夠作為一個城市公共空間,隨時被租用。因而,在規矩中創造差異性的體驗,營造開放的院落生活氛圍,就成了建築營的改造重點。

“扭院兒繼承了以往我們類似改造項目中對建築與自然關係的思考,在院落形態與建築的關係角度上做了進一步的探討和實驗。”建築營設計工作室的創始人、設計師韓文強對《好奇心日報》說道。

在維持原有房屋結構不變的條件下,韓文強完全保留了門樓、影壁,以及院落的四個原有建築的結構、屋頂和一棵山楂樹。把原來向內庭院的實牆面被拆除,替換為玻璃。另外,利用起伏地面的高差,打造了從地面延伸至牆面和屋頂的“扭動”的灰牆,讓室內與室外景觀產生了更積極的互動,使得院落關係得以延伸。

和四合院建築本身的紋理相比,灰牆的紋理看起來要新很多。在設計中,韓文強首先用了鋼龍骨和鋼板做出曲線的形狀,然後在表面做保溫和防水層,最後粘貼灰磚,還在磚表面刷一層透明環氧樹脂漆。

扭動的灰牆給傳統四合院帶來了活力,同時,它的內部空間也很豐富。這個院子裡的廚房、衛生間、庫房等生活空間,都被建築營藏在了灰牆下面。當灰牆不規則的弧度出現在室內時,同樣也給這裡帶來了靈動感。

為了滿足空間場景的切換,讓“扭院兒”可以被用作朋友聚會、文化沙龍、商務會議、家庭旅館等多重功能。建築營的另一個改造重點,是對四間房屋進行充分利用,設計與建築空間密切相關的整合式傢俱,使其能夠更為靈活地應對各種需求。

在東西廂房裡,建築營給原有的木框架下嵌入了傢俱盒子,提高了空間的利用效率。木質地台裡還藏了一個升降桌面,它可以瞬間在茶室和臥室功能中進行切換。

位於北側的正房則承擔了臥室和休息區的雙重職能,通過翻床傢俱牆體和分隔軟簾,就可以輕鬆轉換。

圖片來自:dezeen

好奇心日報 / 你的頭條不該只是些無聊事,讓好奇驅動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