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5日,日本著名建築師、城市規劃師與建築學者磯崎新成為2019年度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該獎項是國際上公認的建築界最高榮譽。 在國際建築界同行中,磯崎新以富有遠見而著稱,自1960年代以來,他的前瞻性思維方式、對“空間藝術”的深入執著以及超越國界的工作方法屢屢得到事實印證。這位多產的建築師一直致力於促進東西方之間的對話,重新詮釋建築領域的全球化影響,並鼎力支持年輕從業人員的培養髮展。通過對各大洲建築技術的掌握、對場地和環境的理解以及對細節的絲絲入扣,他的嚴謹與靈活得到了完美展示。

2019年度評委會的評審辭這樣寫道:“他兼具對建築歷史和理論的深刻了解,勇於擁抱前衛,從不滿足於複製現有;他對有意義建築的追求也反映在他自己的設計作品中,直至今日仍然不拘一格、不斷演進,其方式方法總有新奇之處。”

磯崎新在建築方面的早期成就出現在盟軍結束對日本的佔領之後,當時這個國家正努力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中重新站起來。“我想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所以在30歲之前,至少進行了十次環球旅行。我想感受不同地方人們的生活,並在日本國內廣泛遊歷,也到訪過伊斯蘭世界、中國的深山鄉村、東南亞以及美國的大都市。只要有機會我就要這麼做,而且我一直在問自己:什麼才是建築?”這位普獎得主回憶道。

在重建過程中,他不僅用大分縣醫館(1959-1960)及其附樓(1970-1972,日本大分縣)和大分縣立圖書館(1962-1966,日本大分縣,1996年更名為大分藝術廣場)等建築作品改變了家鄉地貌,還對東西方社會之間的相互交流進行了重新定義,日本設計理念也由此對歐美地區產生了影響,尤其是在1980年代。

這座下沉式紅色砂岩建築的建設地點充滿挑戰性,並且特意與周邊地區的高層建築形成鮮明對比。有著桶形拱頂的圖書館和鍍銅的金字塔位於地面以上三層。當代藝術博物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 1981-1986(圖片來源:石元泰博)

當代藝術博物館渲染圖,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 1981-1986(圖片來源:磯崎新工作室)

“在西學東漸之風盛行的時代,磯崎新成為第一批赴海外建造樓宇的日本建築師之一,他深受‘全球公民’理念影響的建築設計也真正走向了國際化,”凱悅基金會主席湯姆士·普利茲克評論道,“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建築正需要這種溝通。”

他的建築在幾何空間結構上看似簡單,卻擁有理論支持與意義內核。洛杉磯現代藝術博物館(1981-1986,美國洛杉磯)是建築師的第一個國際項目。儘管存在爭議性和地域環境上的雙重挑戰,磯崎新憑藉對建築尺度的清晰認知,將印度紅砂岩建築進行體量上的重組,使問題迎刃而解,同時運用黃金比例與陰陽理論貫穿始終,喚起東西方關係的互補性。

陶瓷博物館位於層疊的山谷中,它保留了周圍的植被,同時藉助戶外露臺、觀景臺和玻璃幕牆,成為地形地貌的自然延伸。整個建築物採用了本地取材的粗陶磚和陶瓷,而鐘擺式結構和懸掛支柱確保了館廊及其內部的展品免受地震危害。美濃陶瓷公園,日本岐阜 / 1996-2002(圖片來源:Hisao Suzuki)

美濃陶瓷公園,日本岐阜 / 1996-2002(圖片來源:Hisao Suzuki)

體育館巨大的圓頂屋頂及其標誌性的凸窗,屋頂高出競技場地面45米,覆蓋著寬敞的內部空間,給人以輕盈感。建築物的外飾面採用了普通磚、瓷磚、金屬鋅和石灰華等從本地取得的建材。聖喬治宮體育館,西班牙巴塞羅那 / 1983-1990(圖片來源:Hisao Suzuki)

聖喬治宮體育館,西班牙巴塞羅那 / 1983-1990(圖片來源:Hisao Suzuki)

磯崎新的前衛方法是多變的,通過相互關聯的時間和形式概念(磯崎新稱之為“ma”),根據各種環境的需求和影響做出調整。他跨文化和跨學科的全面解決方案反映了對特定背景、環境和社會需求的深刻敏感性,並籍此顯現出全球普遍性和本地特殊性之間經過深思熟慮的關聯。美濃陶瓷公園(1996-2002,日本岐阜縣)是一個坐落在層疊山谷中的陶瓷博物館,它保留了周圍的植被,同時通過室外露臺、觀景臺和可以俯瞰四周的高地,化身為地貌形態的延伸,局部用石磚和陶瓷做裝飾。

聖喬治宮體育館(1983-1990,西班牙巴塞羅那)最初為1992年夏季奧運會而設計,採用半地下結構,以儘量縮小這座能夠容納17,000人的設施的外部特徵,反而突出了鄰近蒙錐克山的景緻。圓形屋頂採用加泰羅尼亞拱頂技術建造,而斜坡形狀則受到佛教寺廟的啟發,同時使用磚、瓦、鋅和石灰華等本地可獲取材料作為飾面。

這座表演藝術建築位於上海市老法租界的中心地帶,四周的噴泉可抵消下方地鐵軌道的震動。內部採用竹編敷面的反射板和用北海道柏木製成的舞臺地板,建築物外觀的亮點包括陶土磚飾面以及一座中式花園。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中國上海 / 2008-2014(圖片來源:Chen Hao)

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中國上海 / 2008-2014(圖片來源:Chen Hao)

“磯崎新是一個先驅者,他認識到對建築的需求是全球性與本地化的統一——這兩種力量構成同一個挑戰,”評審委員會主席斯蒂芬·佈雷耶法官表示,“多年以來,他不懈努力,確保世界上具有悠久建築傳統的地區不侷限於這一傳統,而是助力傳播這些傳統走向世界,同時從其他地區有所借鑑。”

評審委員會同時注意到獲獎建築師慷慨奉獻之精神,從過去到現在,他持續提攜處於職業生涯初期的建築師,其中不乏日後成長為業界翹楚的傑出才俊。目前為止,磯崎新的建築作品已經跨越60年,超過100個已建成的作品遍佈亞洲、歐洲、北美、中東和澳大利亞。其他著名的作品包括北九州市立美術館(1972-1974,日本福岡),筑波中心大廈(1979-1983,日本茨城),水戶藝術館(1986-1990,日本茨城),奈良百年紀念堂(1992-1998,日本奈良),Pala Alpitour體育館(2002-2006,意大利都靈),安聯大廈(2003-2014,意大利米蘭),卡塔爾國家會議中心(2004-2011,卡塔爾多哈)和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2008-2014,中國上海)。

磯崎新是第46位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也是第8位來自日本的獲獎建築師。2019年度普利茲克建築獎頒獎典禮定於今年5月在法國巴黎舉行,屆時公共演講活動也將同期展開。

美術館以建築師的“虛空藝術畫廊”概念為基礎,由一系列立方體組成,包括一個矩形的主幹和突出的兩翼。“立方體”概念延伸到大廳和畫廊等室內空間,以及包括倒影池在內的外部區域。群馬縣立近代美術館,日本群馬縣 / 1971-1974(圖片來源:石元泰博)

圖書館的靈感來自Etienne-Louis Boullee為法國國家圖書館(1785)。磯崎新用預製混凝土材料實現了對新古典主義拱形天花板的現代詮釋。北九州中央圖書館,日本福岡 / 1973-1974(圖片來源:FUJITSUKA Mitsumasa)

北九州中央圖書館,日本福岡 / 1973-1974(圖片來源:石元泰博)

多年以來,磯崎新的影響範圍和項目作品已經擴展至全球眾多國家,涵蓋各種不同的規模和類型。在美國,磯崎新最廣為人知的作品當屬洛杉磯現代藝術博物館(1986)和位於佛羅里達州的迪士尼總部大樓(1991)。前者是對拱頂形式的設計研究,或者他所稱的“圓柱體的修辭學”,後者則是對幾何形狀更為有趣的創作應用,頗具後現代風格。

許多人通過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聖喬治宮體育館等著名建築瞭解到他的作品。他曾在中國主持設計諸多堪稱典範的建築作品,例如位於北京、2008年開幕的中央美術學院新美術館,以及位於廣東的深圳文化中心(2007)。

奈良100年會館為紀念奈良立市一百週年而建,設計方案通過傾斜的外形和灰色瓷磚飾面,向附近著名的東大寺致敬。奈良100年會館,日本奈良 / 1992-1998(圖片來源:Hisao Suzuki)

奈良100年會館,日本奈良 / 1992-1998(圖片來源:Hisao Suzuki)

磯崎新近年來仍保有非凡的創作活力,不斷創造建築代表作,如卡塔爾國家會議中心(2011), 與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合作為2011年海嘯受災地區設計的可移動充氣音樂廳“新方舟”(2013),以及2018年落成的米蘭新地標——氣勢恢宏而不失優雅的安聯大廈。這些建築作品無疑再次證明了他的實力,理解錯綜複雜的區位環境並由此創造出一座非同凡響、精心設計、鼓舞人心的建築,從城市尺度格局到建築內部空間都成功可行。

顯然,他是當代全球建築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不斷的探索中,不畏變革,勇於嘗試新思路。他的建築作品不僅基於對建築本身的深刻理解,更是基於對哲學、歷史、理論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他融匯東西,絕非模仿拼貼,而是另闢蹊徑。作為慷慨奉獻的典範,他支持並鼓勵其他建築師,無論處於競爭關係或共同合作項目。鑑於上述原因,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委會選出磯崎新作為2019年度普利茲克獎獲得者。

這座致力於探索人類自身的互動科學博物館坐落在Orzan灣的一個廢棄採石場。朝向海邊的外立面形成一個彎曲的防護牆,以石板飾面,看上去很像風帆或貝殼。另一側的外牆則由本地取材的花崗岩砌成,形狀曲折,類似摺疊屏風。多穆斯博物館,西班牙拉科魯尼亞 / 1993-1995(圖片來源:Hisao Suzuki)

多穆斯博物館,西班牙拉科魯尼亞 / 1993-1995(圖片來源:Hisao Suzuki)

水戶藝術館是為了紀念水戶市成立一百週年而建,這座文化綜合體由劇院、演出大廳和當代藝術畫廊組成。這座地標性的四螺旋塔由56個不同方向的三角形面板組成,其靈感來自Constantin Brancusi的作品“無窮圓柱”。水戶藝術館,日本茨城縣 / 1986-1990年(圖片來源:石元泰博)

卡塔爾國家會議中心外牆令人聯想到兩棵大樹,其靈感來自Sidratal-Muntaha,這是一種伊斯蘭聖樹,象徵著第七天堂的盡頭。樹木造型包圍著外立面上的玻璃幕牆,並支撐著屋頂。卡塔爾國家會議中心,卡塔爾多哈 / 2004-2011(圖片來源:Hisao Suzuki)

卡塔爾國家會議中心,卡塔爾多哈 / 2004-2011(圖片來源:Hisao Suzuki)

這座50層建築物外部有三層玻璃幕牆,以每六層樓為一組構成彎曲,以減少陽光反射,同時又彰顯建築物的自然光照明特色。這種垂直結構與圓形結構相接的外觀營造出輕微的運動感。安聯大廈,意大利米蘭 / 2003-2014(圖片來源:Alessandra Chemollo)

靈感源自“隱形建築”概念。建築保持了對周圍環境的呼應,它的四個樓層中有兩個沉入地下,整體高度與附近1934年世界盃體育場相輔相成。不鏽鋼和玻璃構成的外牆,無論在白天或夜晚都能夠營造出光彩。內部採用適應性結構,伸縮看臺和移動平臺等設施讓空間演變成為可能。Pala Alpitour,意大利都靈 / 2002-2006(圖片來源:Alessandra Chemollo)

琉森音樂節新方舟音樂廳(由Anish Kapoor和磯崎新設計)作為應對自然災害的一項舉措。球狀結構的PVC塗層聚酯薄膜能夠快速充氣和放氣,音樂廳也由此得以在多個地點巡迴。日本宮城縣 / 2011-2013、2014,福島 / 2015,東京 / 2017(圖片來源:Matsushima的Iwan Baan)

文章授權轉載自:微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