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今年三月底剛結束「劇‧場人生─從寫實主義到新寫實主義」的典藏作品大展後,「藝識流淌」特展於4月份即起登場!這次由袁旃、李重重、張淑芬、陳張莉、賴純純、薛保瑕、郭思敏、安聖惠、何采柔、廖祈羽、彭薇(中國)、于一蘭(馬來西亞)、梁慧圭(韓國)、塩田千春(日本)14位國內外女性藝術家匯聚出各自獨特創作,以水墨、膠彩、油畫、雕塑、錄像、裝置等媒材,展現出契合主旨的藝術樣態。

「藝識流淌」緊扣住弗洛伊德心理動力學的「自我」、「本我」、「超我」理論基礎,讓女性藝術家們將心理層面化作創作意識,一步步探索女性自身從內蘊、外顯到超越自我間的「藝」識呈現。

亞洲大學美術館館長 翁淑英

亞洲大學美術館新任館長「翁淑英」,同為「藝識流淌」的策展人,她表示「流淌」是這項展覽中最重要的兩個字,它就像一汪水,可以隨遇而安,可以因應不同環境、不同地形而有不同的變化,這就是一種女性的特質—柔軟卻又充滿韌性。

該展列分出「行流散徙」、「沿流溯源」、「鋒發韻流」、「放任自流」、「浮翠流丹」及「流風餘韻」六個單元,每個單元皆把藝術家的作品以兩兩成對的方式放置在空間裡,讓彼此間有了交流對話。每個單元的名字裡均以「流動」為題,取自不同經典文本,再由藝術家以本我、自我、超我作為創作啟發,重新為這些主題帶來新的詮釋註解。

薛保瑕 < 嫁接之間>

郭思敏 < 內照空間 >

郭思敏 < 內照空間 >

「行流散徙」這區作品以抽象方式呈現心理上的感受。一種是薛保瑕感性層面的抽象,在她構圖中狂放的筆法細節裡,是一塊塊井然有序的鋪陳。而另一種則是像郭思敏的這種純理性的抽象,但又帶有感性的層面。館長翁淑英表示:「她的感性在於她的作品最好的呈現方式就是在無重力的太空裡,『內照空間』作品在無重力的狀態下作品就沒有觀賞的面向,這是一項360度都能觀賞的作品。」

袁旃 < 太初 >      圖片來源:亞洲大學 現代美術館

李重重 < 緣滿人間 >  圖片來源:亞洲大學 現代美術館

「沿流溯源」特別由袁旃、李重重、陳張莉、張淑芬四位女性藝術家先行者共同對話。其中袁旃作品「太初」,融入日本浮世繪風格,將東西方的異質元素融合成嶄新抽象概念。 李重重作品「緣滿人間」明亮的色彩與墨色在紙上跳躍流轉,散發著剛柔並濟的時代精神魅力。

何采柔 < 序幕 >

梁慧圭 Three Circles of Marrakech Calling

梁慧圭 Three Circles of Marrakech Calling  圖片來源:亞洲大學 現代美術館

「鋒發韻流」透過何采柔作品「序幕」,以及梁慧圭作品「Three Circles of Marrakech Calling」帶出本我意識突破超我意識所併發出的強烈不安情緒,帶有批判性的現成物與符碼,正是作為情感爆發流溢時宣洩的出口與想望。

塩田千春 < WALL >  圖片來源:亞洲大學 現代美術館

「放任自流」裡,塩田千春的表演錄像作品「Wall」,把血管具象化覆蓋在人體身上,暗喻著血液、血統是人與人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最大的隔閡。

賴純純 < 浪開花 >  圖片來源:賴純純工作室 Jun T. Lai Studio

安聖惠 < 被遺忘的季節 >

「浮翠流丹」可以看見台東的兩個面向。一面是觀光客所熟悉的陽光、沙灘、海水帶來的美麗景像,就像是賴純純作品「浪開花」,以鄰粼波光的太平洋為意象,透過媒材與色彩美學的探索,引領觀眾探索自我靈魂的深處。另一面則是當地人必須透過勞力才能過生活的辛苦一面,如安聖惠作品「被遺忘的季節」以最樸實的生活材質,呈現居民生活的經驗。

于一蘭 < 擺桌 >

「流風餘韻」是藝術家將枷鎖以巧妙的創作手法轉換並置,並以女性獨有的柔軟,將之蘊藏於作品之中。于一蘭作品「擺桌」遠看像是19世紀末白瓷蘭花歐式餐盤,近看才發現盤裡的圖案是藝術家在馬來西亞拍攝受到殖民影響的人像與姿態。

亞洲大學美術館館長翁淑英表示藝識的流淌,就像藝術家的創作一樣,它不會有標準,不會有定量,亦不會有既定方向。展覽不意在為觀眾提供創作意識中的答案,而是希望透過這次的展覽,觀眾可以觀察出女性創作者如何突破、扭轉或融合因其性別身分而承受來自傳統觀念、約定俗成的限制,彙整成為個人獨特且無可替代的創作風格,呈現出作品多姿多彩的面貌。

▎藝識流淌
展覽時間:2020-04-18 ~ 2020-10-18
展覽地點: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 2F、3F展覽室
資訊官網:http://asiamodern.asia.edu.tw/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