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國家文藝獎獎項揭曉,建築類由景觀建築家郭中端獲得,也是首位得到國家文藝獎的景觀建築師。

郭中端,1949年生,景觀建築家,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碩博士期間,奠定其走向環境景觀與生態保全復育之路,並與建築師先生堀入憲二共組的「中冶環境」。

秉持護土親水之專業良知持續創作,帶動了台灣河川活化與親水美學之新浪潮。如2014年出版的《護土親水》中所寫:「設計只是一半,剩下的讓時間完成。」從事景觀設計工作近40年來,以「理山理水」、「親水護土」為創作信仰,回歸土地紋理脈絡。代表作品:宜蘭明池、日月潭水岸再生、集集車埕木業遺址活化再生、新竹頭前溪人工濕地營造、北投溪水岸之修景等。

冬山河

從「冬山河親水公園」到「中都濕地」,以及無數的公共景觀工程。一直以來郭中端思考的都是:「我們的土地與社會需要的是什麼、不需要的是什麼?怎麼做才最符合公眾利益與環境正義?人為的建設與修復,又如何與自然環境達到和諧?」透過她的作品,我們得以回應對於生活與環境的渴望,也能夠在此之中,看見她不斷致力於自然環境與人的關係、親近土地的深刻情感,且貫徹永續的理念。

新竹護城河

「每一個案子對郭中端而言都同等重要,無關經費與尺度之大小,只要她答應接受委託,勢必全力以赴,每作一個案子都像在孕育一個新生兒一樣。也因此,跑工地幾乎勤於一般資深設計公司之負責人,更身兼「工地主任」;也因她在乎細節以及對環境之友善,「打掉重練」經常苦了施工單位。
但她並非只用「口」作設計,她通常會於現地和施工者共同解決問題,想盡方法突破法令規章、經費與民意之限制,也因此諸多「創新」點子經常在克服困境中油然而生──包括新竹南寮漁港之魚鱗天梯(消波塊)、新竹頭前溪人工濕地不同過濾池中之生態棲地多樣性自然營造,還有新竹護城河讓被水泥包被之老樹樹根再一一與土壤、空氣接觸獲得新生,形塑曲折蜿蜒之都市水岸綠廊。
在過往執業過程中經常以環境正義挑戰公務系統與業主價值觀之落差,她永遠勇於說實話,重視基地DNA之聲息與再現。為此,「理山理水」、「親水護土」是她的創作信仰,且持續關注無聲之土地、生物與弱勢族群,更是她不斷創新之支撐與靈感來源。」
———節錄自建築類評審委員郭瓊瑩所撰寫之研究報告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車埕木業展示館

中都濕地公園

卑南文化公園

 

圖文資料來源:國藝會、中冶環境造形顧問
編譯整理:We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