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和台北原來這麼近,非通勤時間,30分鐘即可轉換忙碌心境,坐在海岸邊,吹著海風、呼吸著海的味道,聆聽海的聲音?隨著近年逐步開放的港口建設及東岸再生目標,基隆能看到與過往不同的市港樣貌。座落於國門廣場的「玻璃屋」悄然點亮燈光,為期一週〈透明的港口〉快閃特展,展示基隆港東四、東五軍用碼頭與威海營區西遷後的未來願景,展覽期間有導覽與講座對談,邀請市民感受更親近的海港風景,並一同參與東岸再生的討論過程!

「海的解嚴」開放港口 讓人與海港更為親近

近幾年基隆港邊的視野一步步被打開,從洲際轉運站、國門廣場、到海洋廣場、表演藝術中心等,讓市港再生的輪廓愈加清晰。而過去基隆港東岸四、五號軍用碼頭與威海營區都是封閉管制區域,終於軍港西遷,市民又能夠擁有更多與港邊接近的空間。都發處長徐燕興分享,基隆海邊長期以來被封住且禁止接近,甚至有建築物阻擋,然而透過市府團隊努力逐步開放,如同「海的解嚴」概念,將舊公車站改建以玻璃屋表現,「希望把未來海港轉型的方向跟市民一起溝通。」

以「海的解嚴」概念,將舊公車站改建以玻璃屋表現,透過海港轉型,與市民創造更多溝通的可能性。

隨著基隆港近年逐步開放,市民也更貼近象徵自由、開放與進步的港灣。

學、業界共同討論 市民參與「打開」過程

原本做為軍區的東4、5碼頭,它在上個世紀肩負著很重要的任務,但當新世紀戰爭形態已經改變,為了讓整個城市有更多的變化,一起努力西遷後該如何運用,是更重要的討論。市府邀請來自中原大學建築系、文化大學建築系、景觀系等的師生共五組舉辦工作坊及成果展,以年輕學子用學術角度出發來看這個基地,也包括來自業界的林洲民建築師及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團隊提出的未來設計〈基隆之心〉,不阻擋港邊視野,卻能從不同角度看有各種層次線條。

結合業界的建築事務所與校園發表設計作品,開創市民參與的可能性。

<透明的海港>建築作品展示

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徐燕興處長說:「一般民眾藉由這個討論過程知道一個方向,尤其我們是一個越來越民主的社會,重大公共建設是需要用這種方式去推動、推進。這幾年東4東5以及市港再生的計畫,基隆塔、太平國小的設計過程,也都從開始發想、工程設計一起參與,讓整件事情變成我們的日常和習慣。」

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徐燕興處長

特展策展人張維真說:「如果你來過基隆,看過早年基隆的旅遊書,基隆的中正公園是在山上,我們連公園都需要爬上山才能抵達,」也因此廣場的打開、空地的釋出,對於基隆人來說是一件難得的事情,「如果講到東4、5碼頭及威海營區,連在地人可能都要反應一下才會知道在哪裡,並不是距離上的遠,而是心靈上很遠。」這也包含從前是傳統站前圓環,以服務車輛為主的市公車總站,如今透過宋鎮邁設計師與Manolo F. Ufer建築師帶領的一口團隊,將原本封閉的牆打開,保留原本的柱子做成玻璃屋的形式,讓視線可穿透、身體可進入,也讓人與海港更為親近。

策展人 張維真

「發亮的盒子」身體可以進入的玻璃屋

「我們從高速公路下來,往這一側看,可以從最上面看到基隆的地標,接著看到太平國小郭旭原建築師做得量體,往下可以看到豪華朗機工做的《山海鳴光》,我認為這些地標其實是由上往下不斷的下來,而座落在港邊的這個盒子,相較於其他地標,應該是可以讓人走得進去的!」負責操刀空間設計的吳玗恆在收到這個題目時,重新閱讀關於這個港口的都市計畫,理解這一個轉角處是一種發光、溫暖的想像,於是在燈光下了很大的功夫,希望在這個發光的盒子裡有更多的層次,像是以光桌形式呈現的展桌,以及透過傾斜結構的展板讓光線均勻灑在面板上,從外面看進來,凹凸的模型上形成了明亮、有層次的光線;而在沙發區則利用不同的點狀光源,讓空間裡有各種光的展現,與這整個光盒子相呼應。

吳玗恆 設計師

基隆的港口與一般我們認為的國際港口有一點不同,從設計師的角度來看,有軍港、漁港,也有郵輪,港口對面是舊城區,充斥著人文及美食,因此期待賦予這個空間現代性及歷史的紋理。原先舊公車總站保留下來的五根黑色柱子,並沒有選擇室內設計常用的不鏽鋼或鏡面去處理,而是以粗獷的鍍鋅版,金屬有反射面的材料去包覆,也為相應基隆較為工業、粗獷的印象。同時挑戰各種力學、結構的形式,比如利用許多重物在展桌上產生一個懸臂,以及符合觀者的A字型展桌,與基隆港結構性、工業性樣貌合在一起。「整個展區最有趣的空間應該是沙發區,原因是當觀展者走到這個三角地,其實它是直直往港口畫的範圍,我們用很鮮明的顏色、很溫暖的方式,與背後基隆比較灰比較憂鬱的天氣搭在一起,對我而言是很超現實的結合。」

空間規劃上保留公車總站的五根柱子,以此創造新舊場域的開放對話。

在空間的一隅配置鮮明、暖色系的內裝傢俱,在基隆的陰鬱天氣創造出超現實的視覺對比。

而原先封閉的軍區被打開、海港城色被打開,策展人張維真選擇以〈透明的港口〉為主軸串連成果展、玻璃屋,她表示:「透明這件事就象徵著整個市府團隊的努力,他們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打開這座港口,包括以前我們覺得戒備森嚴的港口也即將打開,視線可以穿透、人的身體也可以進入,活動可以發生,有很多想像都可以植入,就跟這個地方一樣。」

〈透明的港口〉特展空間夜景。

「市港再生」海洋國門的未來十年

任何一個自由的國度都需要一個開放的港口。徐燕興處長形容基隆擁有一個立體的形狀,山與海距離很近,像是揉在一起著狀態。「跟林洲民建築師的作品一樣,從海邊、從港邊看;從中間丘陵、從山頂看、從建築物各個樓層看基隆,都有不同的感覺。我認識所有重要的國家都有這樣的港口,而基隆就是台灣不可或缺的地方。」

〈透明的港口〉外觀日景。

從今年六月的城市博覽會到〈透明的港口〉特展,張維真說:「如果說基隆是海洋國門的話,讓全世界來基隆的旅客,抵達台灣的初步印象是美好的,這件事情就是我所期待的,所以也有了這個展覽。」而身為在地基隆人,她表示:「我也很關心這塊基地之後要做什麼,他們說之後會委外招商,我當然不知道最後誰會進駐,但它在國門廣場旁、在海岸第一排,我會期待這個空間可以賦予基隆人不同的生命跟身體經驗!」新一輩的基隆人在港邊可以吹風、可以曬太陽、可以看老鷹,可以談一場戀愛搭配鹹鹹的海水跟港口的味道,賦予新一代港口人不一樣的基因。「我們都需要一杯好喝的咖啡,一個溫暖的地方可以坐下,但除此之外還能不能具有更多的公共性也是我關心的。」因而在玻璃屋內,特別隔出的沙龍空間,目的希望不僅是一個商業場所,更是開放性的沙龍空間、倡議討論空間,能夠讓市民與之有更多參與連結。

<透明的海港>為未來基隆打開更多可能性,以此期盼新一代的海洋國門,能為來自世界的旅客或在地人,創造出更美好、溫暖的城市印象。


透明的港口 特展

  • 展覽時間|2022/12/17(六) – 12/25(日)
  • 展覽地點|基隆國門廣場玻璃屋
  • 平日開放|10:00-18:00
  • 假日開放|10:00-20:00
  • 指導單位|基隆市政府
  • 主辦單位|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基隆市公辦都市更新專案辦公室
  • 承辦單位|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 展覽策劃|吾然文化有限公司
  • 空間設計|The Out studio 無制設計工作室
  • 視覺設計|hsieh yin design studio
  • 特別感謝|林洲民建築師、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中原大學地景建築系、archicake、一口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IF Music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