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中市公益路及大觀路交叉口,於校區的角落,有一棟單層樓的台中特殊教育學校附屬設施。此設施以委外經營方式,由業界來協助經營烘培坊功能的咖啡廳,可促成特殊教育學校培訓出有烘培技能的畢業生可在此就職。因此以聘用烘培與咖啡一技之長的特教學生為前提,打造一個人與人友善互動與親近的美食環境,以大小牽小手的扶持下,由校方及緻圓團隊一同打造[夢之波]的誕生。
夢之波 是傳遞夢想的平台
夢想需要被傳遞,也需要透過傳遞後,身體力行的去實踐。[夢之波]是傳遞夢想實踐的地方,不論是特教學校學生或糟老頭的夢想,在柔軟包容的容器裡,夢想陣陣波動到各自的心底。以手把手的相互扶持與友善的協助精神,以四個結構單元件的相互為結構行為來詮釋此互助合作的概念。整體空間的主結構天花,用四個方向性之物件象徵校方、學生、經營者、消費者的四個角色手把手的交織在一起,並彼此為依靠與互助連結成就一個美好的平台。
從感知到味覺的連動設計 創造充滿食慾的空間
麵包店的正門為西向日曬充足的位置,以烘培為主的[夢之波],在設計過程中思考著麵包師傅們的行為與動態過程,然後發現此空間(容器)彷彿一個迷你烤箱。這裡自然陽光充足,可使內部空間充滿溫度,讓使用者置身如在剛出爐的麵包之中,感受溫度和光帶給麵包的變化,喚起不少人從小在麵包店門口等待剛出爐麵包般的喜悅感。
鬆、柔、結實、飽滿、醇香口味、烘烤溫度,麵包師傅們細心拿捏力道、手感、步驟的流程,藉由木工師傅將此動作行為轉換成一座讓人食慾大增的空間。設計師以麵包的鬆軟感為意象,在天花板上採用導弧面的曲線,呈現一種柔軟剛出爐的麵包質感,配上白天自然光的光影變化,彷彿置身在麵包之中,搭配店內陣陣傳來的麵包香氣,讓來店的客人們不自覺食指大動,想要趕快一口咬上香氣十足的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