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斥百貨與量販商場的大城市裡,依然保有台灣傳統風味的街區搭上復古熱潮,如今變成熱門觀光景點。位於三峽老街一帶的「三峽禾乃川豆製所」在 本埠設計 操刀下高齡 70 年的愛鄰醫院微整回春,延續了老建築的價值外,還結合公益與文創化身觀光工廠,成為中輟生的職能培育實習店鋪;不僅提供在地弱勢學習謀生技能的地方,還促成觀光與文創產業,亦延續了老醫院過去助人的使命,同時也替老街注入活血。
在眾多老城區中,位處山麓又有溪流匯集的三峽區曾經為繁榮的商業街看得到大量民初老式建築,以自家姓氏為商號的店鋪林立,傳統紅磚拱廊建築都有著巴洛克式的立面牌樓;而老醫院外牆由水泥與木窗搭建而成、像是舊校舍的兩層建築,內部並列的白色鐵柱是醫院昔日作為診間格局,內牆一圈洗石子還看得見水痕與孔洞,但設計團隊就是要將這些乘載歷史的元素保留下來,利用 V 型結構成為新舊鏈接的語彙。
以「窗」為靈感,在空間裡設計的 V 字黑鐵就像是老空間的取景窗一樣,包圍原本白色結構柱的設計使動線變成回字型,三角結構把視覺帶到店鋪中央,於內替空間做了新的界定亦創造豐富層次,於外網架比例呼應老木窗的分割及玻璃紋理;另一部分新注入的結構也保留下傳統病房特色,利用白鐵與玻璃打造的盒狀豆製工廠,黑色 V 字系統搭建起餐廳樣貌,不僅僅是支撐結構、隔間、內窗、展架,橫向延伸的松木桌板形塑出家具、縱向延伸至天花成了系統燈具。
外牆沒有重新油漆、招牌貼痕也還清楚可見,只將停車場旁的一扇老窗改掉,延續遮雨棚上的老結構,同樣以 V字結構打造另一個店鋪入口,營造重新進入聚落的感受。不刻意去遮蔽或全面翻新,而是依照保留下的老特色添加匹配的新素材,讓人在新空間感受到傳統,正如禾乃川豆製所販售的豆製品一樣天然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