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鴻文:於 默默》展覽中藝術家林鴻文內化近年來對於環境與社會的觀察,創作系列平面繪畫與大型裝置,透過環境的擘劃與配置,作品在多重的建築場域裡,重建靈性與大自然的連結。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後稱金馬賓館)1月16日起正式對外開放展覽《林鴻文:於 默默 Lin Hong-Wen: In Silence》,由永添藝術邵雅曼執行長與紐約馬奎斯世界名人錄終身成就獎(Albert Nelson Marqui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得主、美國藝術史學家與評論家羅伯特・C・摩根(Robert C. Morgan)攜手策劃,善用金馬賓館緊鄰森山的特殊地理條件,藝術家林鴻文內化近年來對於環境與社會的觀察,創作系列平面繪畫與大型裝置,透過環境的擘劃與配置,作品在多重的建築場域裡,重建靈性與大自然的連結。

《林鴻文:於 默默》共同策展人羅伯特・C・摩根(Robert C. Morgan),摩根身兼藝術家、策展人、藝術史學家、藝術評論家等多種身份,同時也是紐約馬奎斯世界名人錄終身成就獎得主

《林鴻文:於 默默》為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自2018年開館以來首次引入大型裝置與鋼鐵雕塑作品,並將展覽延伸至美術館戶外場域

此展為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自2018年開館以來首次引入大型裝置與鋼鐵雕塑作品,並將展覽延伸至美術館戶外場域,引領觀眾走入以藍天、綠地為境的藝術體驗,沉浸在藝術與環境共同架構出的感知空間。

《林鴻文:於 默默》藝術家林鴻文是一位社會觀察者,平面繪畫、立體鋼雕、環境裝置、文字創作皆是他的觀察隨筆,擅長以獨特的抽象創作語彙,回應自身近四十年對人文與自然的探問與關懷。

林鴻文是一位社會觀察者,平面繪畫、立體鋼雕、環境裝置、文字創作皆是他的觀察隨筆。本展取名《於 默默 In Silence》,並非意指藝術家面對社會與環境的默不作聲,而是暗示林鴻文以獨特的抽象創作語彙,回應自身近四十年對人文與自然的探問與關懷。面對外在世界從不間斷的變動與刺激,林鴻文堅信藝術創作終將帶來的能量轉換,他說:「生命經常乘載著沈重的事物,所以我反而得用輕的筆觸、輕的姿態去將它們轉述出來,這樣兩者才能得到平衡。」

藝術家林鴻文的環境裝置常自大自然擷取元素,抒發藝術家深入城市與走訪世界的觀察。圖為林鴻文於2008年創作作品《Thinking Tree》

林鴻文,《清華》,2020年,壓克力顏料、畫布,91 x 117 公分

藝術家林鴻文擅長以空間裝置反映自身多年的人文與自然觀察,圖為其於2003年台南創作之環境裝置作品,結合漂流木與錄像創作發人省思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林鴻文1961年生於人文薈萃的古都台南,自國立藝專(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畢業後,兩年內即獲邀參與台北市立美術館《中華民國現代繪畫新展望》(北美館雙年展前身),自此開始頻繁獲得展覽邀請與獎項入選,在當代藝術領域裡嶄露頭角。八零年代回到家鄉,林鴻文觸及人文生態的創作關懷逐漸萌芽,作品始終與社會脈動緊密連結:他自大自然擷取元素拓展出平面繪畫裡的空間,以薄塗、自在流溢的油彩述說深刻的人生體悟;另一方面發展與環境結合的立體雕塑,取自於原始粗獷的媒材,流暢柔美的線條則藏著藝術家深入城市與走訪世界的觀察。創作之餘,林鴻文也藉著豐富的策展與駐村計畫,重建台灣與國際的當代藝術視野,展覽足跡遍及港澳、日本、韓國、中國、美國與加拿大等。

《林鴻文:於 默默》展覽16日起正式開放參觀,藝術家透過作品傳達人文與環境關注。左為共同策展人、永添藝術執行長邵雅曼,右為藝術家林鴻文

共同策展人、永添藝術執行長邵雅曼是促成本展得以實現的主要推手,指出林鴻文在台灣當代藝術領域裡的獨特性,「從我個人經驗觀察,老師的作品用理論去解構是有極限。或許另需藉由面對空白畫布還能斷然下筆成章的覺悟,與不層停止思考的靈魂,才得在參與文化產出上,保留一點靈性的初衷。這也是老師在台灣當代藝術領域裡相當獨特的特質。」共同策展人摩根在十數年來的觀察研究中指出,林鴻文「像是一位才華洋溢的醫者,能夠過他充滿知識的創作,修復我們對於人類現況的再思考能力。」,並歸結以「台灣當代藝術領域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作為心得。

《林鴻文:於 默默》展覽中藝術家林鴻文內化近年來對於環境與社會的觀察,創作系列平面繪畫與大型裝置,透過環境的擘劃與配置,作品在多重的建築場域裡,重建靈性與大自然的連結。



藝術家|林鴻文
場館地址|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高雄市鼓山一路111號)
策劃|邵雅曼、羅伯特・C・摩根(Robert C. Morgan)
期間|2021年01月16日至0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