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jn Ank 德國柏林個展

比利時藝術家Stijn Ank本來學建築設計,所以作品也很有空間感。以灰泥為媒材,信手拈來的模具,注入顔料及石膏,然後等待不可預期的作品成形,縦合時間、空間、光線和色彩四個元素,不強行置入他的思想感覺,反而像空間一樣,譲觀者自行感受,讓人分不清他的作品是畫是雕塑還是建築。

Stijn Ank 德國柏林個展

Stijn Ank 德國柏林個展

史丹・安克(Stijn Ank)「以實顯現空」是其發展作品的核心命題,憑藉著自身對於空間與環境的敏銳度,透過作品體現空間裡本有卻不可視的存在。如此在空間裡製造邊界/線條的過程,成為形體化空間本身態度與立場的重要關鍵。

和其他藝術家熟悉的創作方式不同,實質上安克無法全然控制其作品最後生成的模樣,創作當下藝術家的直覺與時間流逝的等待才是形塑作品的關鍵。擁有建築設計的背景,安克選擇運用熟悉的灰泥(plaster)為媒材,依直覺調和顏料與液態石膏,分層/階段性地倒入事前製作的模具夾層,給予媒材最大極限的自主權與決定權,使其自然成形。留有氣泡/氣孔痕跡的不平整表面、以及受重力吸引而維持水平的分層線條,都是其作品精神與時間視覺化的最佳證據。

Stijn Ank 德國柏林個展

「若無實,便無界;若無界,便無虛。三者相輔相生。」是安克對其作品下的註解。他在空無中探尋線索,試著切割出本不可視的空間分隔,這使得安克的作品並非單純指涉任何早已存在的物體,而是藉由「實Solid」來顯現「空Void」,帶出空間自身的性格。因此,與其被視為物件 (object)觀賞,安克更執著將自己的創作定義為接受討論的某種主題 (subject),能夠激發觀者思考與討論,扮演更加主動的角色。這同時也回應著藝術家對作品、空間與觀者三者的關係,當觀者出現進而觀視作品時,「作品」就不再僅存於牆面/地面上的形體,而是充盈在整個場域裡的精神性流動。

「空間」之於安克的重要性,除了源自於其建築設計的背景,更多是藝術家對人類生活的觀察與體悟。人類對空間的依賴與渴望永無止盡,而這樣的需求甚至從真實世界蔓延至虛擬維度,無不希望能在日漸擁擠的現代社會裡攫取多一絲的空間。而安克的創作便是由此而生,他認為藝術作品的誕生應施加法於空間,而非減法,觀者自我與空間的互動擴展了其精神上的覺知向度。

這次於路由藝術展出的作品,也依循著安克對藝術作品與空間兩者貼合性的堅持,部分為台灣現地創作,是其來到台灣感受與觀察後所詮釋的空間性格,16日下午兩點半則為其專場講座,歡迎各位朋友蒞臨指教。

藝術家 Artist:史丹・安克 Stijn Ank

展期 Duration:2017/9/2 – 2017/10/15

路由藝術:台北市中正區金山南路1段67巷5號1樓 (捷運東門站1號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