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力—自立報系1985-1994攝影專題」於5月6日起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圖書文獻中心正式開展,本展延伸自《現代美術》季刊(207期),對於前《自立晚報》「視覺出擊」版主編周本驥與攝影組主任劉振祥,以及攝影家許伯鑫所收藏部分自立報系(以下簡稱《自立》)攝影專題實體報紙的訪問。《自立晚報》在1985年所開闢的〈攝影月報〉特刊,以大篇幅甚至全版呈現、聚焦攝影,至1988年報禁開放後,更因為報紙張數增加,故而規畫許多攝影專題版面,為當時興起的報導攝影提供重要的台灣影像紀錄平台。北美館嘗試透過文獻展形式呈現《自立》於1985-1994年期間的多元攝影觀點及人文關懷,同時也能映現臺灣攝影史的部分變貌。

「影像力—自立報系1985-1994攝影專題」主視覺。 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1年,北美館的圖書室轉型為圖書文獻中心,新增文獻檔案展示暨查詢功能,以回應檔案在當代藝術發展的重要性。過去曾公開「館史資料庫」,呈現開館第一個十年的出版與展覽資料,並以1984年起北美館策辦「新展望」競賽展系列的文獻與檔案,展出「走向當代:新展望的歷程」。對於文獻中心此次推出的「自立報系1985-1994攝影專題」,北美館王俊傑館長表示:「北美館圖書文獻中心除作為質量並重的藝術專業圖書庫,亦於近年積極進行數位檔案文獻庫建置,並開發微型展示空間;愈來愈多藝術材料透過主題性的策劃,不斷地被發掘與積累,希冀建構更多重的理解,從而激發新的觀察視野。」。

本展自1985年1月推出的〈攝影月報〉為起點,至1994年報業經營權轉移,從600餘張的攝影版面精選展呈,包含四個部分:實體報紙攝影專題版面與3支綠色小組的影片、攝影專題數位版面檔案查詢、主題攝影書籍展示,以及在展期間舉辦專題座談活動。其中,主題攝影書展特別規劃展示當時或受限於報紙版面,攝影者並未完全發表、後續才集結出版的攝影專輯;近百本攝影專輯、專書、雜誌,以及數位版面檢索系統,都於展場提供觀眾閱覽。

「影像力—自立報系1985-1994攝影專題」展場照,2023,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影像力—自立報系1985-1994攝影專題」展場照,2023,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自立》攝影專題除了靈活地運用攝影作品,更進一步結合「攝影史的意識」與「對新聞報導的關注」兩大面向,既介紹國際攝影名家外,也探討臺灣攝影現況、攝影家及作品、攝影評論、生態攝影、攝影奬項、攝影教育與攝影倫理與人文素養等主題。1988年報禁解除,媒體進入新一輪的群雄競爭時代,《自立》以圖(攝影)、文(文字說明)、策畫與版面(平面設計)所共同構成的全版攝影專題版面,給予攝影記者極大的發揮空間,亦持續推展臺灣攝影風氣與開拓攝影視野。

「影像力—自立報系1985-1994攝影專題」展場照,2023,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影像力—自立報系1985-1994攝影專題」展場照,2023,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八○年代的臺灣街頭成為追求民主化與各種社會運動的戰場,許多關懷社會與黨外運動的媒體也善用影像的力量,吸引大眾對於議題的關注,也有許多攝影工作者投入,如本次文獻展輪播影片出現與報紙標題「社會衝突劇場與藝術震盪」一起刊登的攝影作品,即是劉振祥紀錄由520農民運動延伸出的「北投車站美術展」、「耕莘劇展」,影像呈現不同領域的藝文工作者以農民運動作為創作題材,也展現攝影工作者在觀察中所提煉的深刻視角,並為臺灣社會運動史留下珍貴紀錄。

1994年《自立》不敵資本競爭的商業模式,經營權轉移,過去八○年代所開闢的攝影平台已難再現。當時受到《自立》所影響的攝影作者帶著這些養分持續紀錄、表現個人觀點,甚至轉型成為專業影像創作者。透過本次文獻展之檔案,得以管窺當時諸多人文影像紀錄,也有助於重回影像、紀實與媒體變革的時代,重拾對於臺灣影像史的觀察篇章。

1987年,街頭攝影記者,劉振祥攝影。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1989年,聲援520北投車站美術展,劉振祥攝影。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1989年,聲援520耕莘劇展,劉振祥攝影。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影像力—自立報系1985-1994攝影專題」

  • 展期:2023/05/06-2023/10/15
  •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圖書文獻中心

    WeHouse特惠專區 - VIP尊榮賞屋

    勾選代表您同意本公司之隱私權保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