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時一年,由異雲書屋策畫的「硯墨志」特展,於2019年11月23日(六)正式開幕。本展延續異雲書屋一貫的美學理念與人文情懷,藉由展示硯與墨的諸般工藝,提煉文人哲學和當代美學。「硯墨志」二位參展者均來自徽州,分別抱負了「硯鳴」與「墨守」之志;治硯藝術家胡雍,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硯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盼在唐宋風韻中做到入古出新,開啟硯台藝術的當代面目;而文化護衛者何兩幡,則從力求貼近古法復興製墨工藝的過程中,致力重現徽墨的優良品質與名聲。

徽州文化被譽為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文房四寶」中著名的徽墨、歙硯、汪筆、澄心堂紙均源自徽州。徽墨「落墨如漆,萬載存真」,歙硯「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硯者墨之器,古來便為文人案頭構築方寸天地,一方硯從硯石的石品、石質、紋理,乃至硯台的造型與作工,皆蘊含高度的鑑賞及收藏價值,而與硯相依的墨,其固色性除攸關書畫作品的典藏價值,磨墨功夫對凝神定氣的考較,更進一步體現了行書作畫的深度美學。

以硯來說,既是文房器物,更是書寫藝術與精神文化的載體。集合相、畫、敲、琢、鏟、雕、磨之治硯技藝,治硯藝術家胡雍以其數十年磨就的渾厚功力,從相得上選的老坑歙石起,因材施藝,巧借紋色,逐步打磨雕琢出獨門的線條美學,節制而收斂,既非完全直,亦非完全弧,簡中求神,靜中求趣,流暢雅潔且不離樸厚性情。胡雍視治硯為與天然造化溝通的途徑,經由理解硯石的物質性與精神性,為每一方硯賦予獨一無二的當代審美視角。所展出的硯台超過20方,囊括以幾何為主的素工硯及以自然為主的隨形硯,力求在唐宋硯的形制基礎上,獨抒己見,巧融新知。

而墨,不單是書畫的工具,亦是理解中國書畫的一道門檻。墨的固色性和滲紙性攸關書畫作品的存續,是影響典藏價值的關鍵。好墨行筆實而沉,墨色應「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兒一睛」,黑而不光,則索然無神氣,其質地首推精純細緻,上硯無聲為佳,故而取得材料的配比和精良工藝的展現成為製墨關鍵。隨時代演變,傳統手工製成的煙墨幾乎被現代工業生產的墨汁所取代,遵循傳統工藝的墨廠已如鳳毛麟角。挹芬堂堂主何兩幡,因家學淵源與墨結緣,矢志鑽研發揚徽州製墨工藝文化,不僅親力把關墨稿設計和墨模製作,更在選料、配方、燒製、用膠、搗杵等技術層面有所講究。

今回所展陳的作品可謂一次對徽州製墨工藝的極致演繹;由數塊墨錠組合而成以名勝為主題的集景套墨,包含《黃山圖》、《新安勝景圖》、《西湖十景》,融繪畫、書法、雕刻、造型等技藝於一體,有如一幅山水手卷。其中《黃山圖》套墨堪為史上第一套通景圖,於模具與製作的精細度上極費功夫,方能達成無縫銜接;而《西湖十景》為十錠一組的彩墨,使用了傳統礦物彩原料,自清代康雍乾三朝後便屬罕見。此外,紋式精巧、細入毫髮的墨模圖樣同樣引人入勝,歷來為名家繪稿,再由能工巧匠將圖稿反向拓於墨模上,依圖刻製。難度在於可供表現的厚度僅1-2毫米,屬於微型雕刻,在有限的尺度中卻要充分透過雕工細節和層次表現題材,考驗著工匠的技藝與審美之餘,也提升了墨錠的實用和賞玩價值。

異雲書屋主人陳維駿表示,「硯和墨皆是書道重器,自古以來所成就的鴻篇巨著與奇書名畫可謂不勝枚舉。因為文人對器物之用皆有高度講究,令書畫價值得以存續至今,為歷史文化的傳衍提供莫大助益。古人比喻好的硯與墨使用起來如同『熱鍋塗蠟』,傳神地將硯墨相濡的美妙過程勾勒出來,希望以其惜硯愛墨之心,傳以後世品斷硯墨的心法。

有句話是『載道於器』,器物本身所積澱的時間厚度及蘊含的文化價值,會在與人連結的過程中,帶來美學的溫度,並開闊人的生命尺度。異雲書屋自創立以來持續推廣一個觀念,那就是從講究器用中體悟美,好比喝好茶選用紫砂壺,即是『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的寫照。對比時下蔚然成風的快速消費與快速丟棄,我很希望帶給更多人關於講究生活品味的價值,那必是通過時間堆砌與文化潤澤中體現,非指一味追求事物表象的精美。當一個人在窮盡事物的道理後,做出能為自己生命帶來滋養的選擇時,生活美學將於焉而生。 」

展覽資訊
開幕|2019年11月23日(六)
展期|2019年11月24日(日)-2020年1月12日(日),逢周一公休
時間|11:30-18:30
地點|異雲書屋-台北市青田街12巷23號
*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