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花東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釀造出台灣最美的淨土。壯麗大山、充滿森氣的秘境小道與海天一色的蔚藍大景,不禁讓人津津樂道FORMOSA福爾摩沙沿途隨處是風景,處處是美景。

繼臺東「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以花東縱谷綠野風景作為12件藝術裝置舞臺(文章連結:『漂鳥197 縱谷大地藝術季』太火紅,延長展期持續放送美麗慶典!) 今年11月,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宜蘭縣政府及壯圍鄉公所共同主辦的「漫行沙丘-2019壯圍沙丘地景藝術節」又再次為臺灣東部點亮藝術的花火。

漫行沙丘-2019壯圍沙丘地景藝術節」以地景藝術為媒介,根據壯圍在地環境素材、文化資源與技術,以「工藝」與「應用」的角度來發展藝術創作。會場展出了12件傑出地景藝術作品,包含由專業評審評選出的10組地景藝術創作,以及二位知名地景藝術家游文家與李蕢至充滿幽美意境的吸晴創作,引領民眾一邊感受壯圍寧靜悠閒的慢活體驗與藝術帶來的美好體會。

① 坡白留青  White Dune with Green

游文富 Wen-Fu Yu
以10萬根染白之竹籤將沙丘裝置如下雪後之擬境,以數大便是美的景觀裝置,創造出與基地適性融合的地景藝術設置,隨著自然季節變換與時間的演繹,作品場域也隨之長滿青草,如白雪中冒出的翠綠,恰因作品的存在也彰顯出大地回春的美妙,給民眾全新的視野震撼。
作品之間留有通道,可讓觀展民眾順著小徑走進作品之間,在上萬根竹籤及現地的樹間慢行,更能近距離的感受作品所帶來如詩如畫般的幽美意境。

② 加留沙浪  Kelau Sand Waves

李蕢至 Kuei-Chih Lee
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位於舊屬宜蘭加留沙埔區域(噶瑪蘭族保留地) 南端,是個沙丘如浪的地方,作品結合此地特有的沙丘地景,使用當地的漂流木創造一個流線型的自然雕塑,命名為「加留沙浪」。且因蘭陽平原的沙質土壤有益於哈密瓜的生長,有著「哈密瓜故鄉」之盛名。

因此,我將漂流木相互編織,讓陽光照射作品所映射出的影紋呼應著哈密瓜的網紋,在此沙丘上創造出一個具內外穿透空間的自然光影雕塑。它同時也是一個棲地空間,邀請人們進入這沙浪裡頭,看著光影隨著時間漂移,感受自然之間的靜謐與無限。

③ 匯聚  Convergence

陳勇昌 Yung-Chang Chen
發源自雪山山脈的蘭陽溪,豐沛的水量、挾帶大量土石,孕育了蘭陽平原,奔湧至太平洋,遇強勁的東北季風,回吹的土沙形成了帶狀的沙丘。壯圍的居民以竹編柵,阻擋河口漫天風沙。這件作品以竹編之3道弧線,象徵攔河口戶聯合蘭陽溪與冬山河,隱喻數百年來移住此地的噶瑪蘭族人、漢人與大陳島居民的族群遞嬗歷史。

④ 浮流之音  Flowing Sounds

楊士霆 X 潘勁瑞 Shih-Ting Yang, Chin-Jui Pan
在這,由竹子交織而成的曲線造型場域,能讓人們穿梭其中,相遇與對話。作品的外觀以種子為仿生概念,衍生出長約500、寬400、高300公分的巨型種子。輪廓以竹子打造流動感,搭配具有彈性的纖維布而成,在風的吹拂下能夠產生擴張與緊縮,有如生命種子伴隨呼吸跳動。
空間裡我們裝置老窗框;窗是一個內外流通的管道,透過視窗我們能夠觀照內在及外界,通過冥想將一切靜止在此刻。

⑤ 懸浮之丘  Floating Hill

許偉倫 Wei-Lun Hsu
作品運用壯圍沙丘地質,在自然環境中架構懸浮的異質場域,石塊像似一座丘島卡在沙丘上,微風徐徐吹來彷彿石片輕飄微動了起來。 考究在地民間生活意象,將曬棉被披掛的狀態延伸出為建構裝置的型態。

⑥ 洞天  Peek into the Sky

陳祐羚、陳玉茹 Yo-ling Chen Yu-Ju Chen
昔日撒網捕魚,網住的是一家人的溫飽,也是生存的希望。漁網拋入海裡,為討海人網入一個個願望。今日在沙丘上,將漁網撒向天空,網入一片片的風景。看雲朵飄動、鳥兒掠過,讓思緒隨風自在穿梭,自成一番天地。

⑦ 煙花  Firework

林靖格 Ching-Ke Lin
在台灣的民俗中,各式的節日慶典,婚喪禮俗中都能聽見「爆竹」,看見「煙花」,用響亮的聲光趨吉避凶、敬天謝地、加添喜氣。
本創作將無數傘狀放射如煙花的竹片編織相連,交錯成二度平面與三度空間;看似獨立的XYZ三軸向之中,竹片彼此互為表裡,合為一體,更在聲響上如實地呈現竹材遇天氣變化時熱脹冷縮而產生的竹爆現象。

⑧ 風魚  The Wind Fish

蔣馥聯 Fu-Lien Chiang
漁網下海後,海中那肉眼看不見的黑暗無重力世界卻開始在潛意識裡放大想像,儲存成永久的動態回憶。望向門外的遠方,期盼在海那端的人會平安回來。我深知這飄逸的網,是我對未知的不安,那流動的曲線像沙丘、像海浪,也象徵著你灑脫的勇敢。我知道你將會帶著豐腴回來,我就不害怕了。

⑨ 鯨與鹿  Whale and Deer

吳韋廷 Wei-Ting Wu
宜蘭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同時被高山和海洋所環繞,以抽象的曲面造型代表著圍繞宜蘭的美麗海洋與沙丘陸地,並在這之中加入可愛逗趣的動物,有龜山島旁玩耍的野生鯨豚,還有宜蘭噶瑪蘭族中具有「豐收」意義的小鹿。
整體平面配置以圓形為主,有圍繞、環繞的意義,大圓平台不規則的分割,形成走道,流動的曲面長椅凳與嬉戲的鯨豚象徵著幽美的海洋風光;提供輕巧可愛的小鹿椅凳供使用者自由使用,象徵著於林木之間自由奔放。

⑩ 臥魚  Crouching Fish

陳抒漫 Sook-Muar Tan
隱隱於野的魚,遨遊至此靈秀之地,作為棲息之所。臥魚,也寓意此地“臥魚藏龍”。 透過作者的生活情感與創作經歷聯結,使用在地漂流木,讓它重現新的生命力,並與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的生態環境結合。魚跨越海域,以壯闊與安穩的身姿,融入社區的日常,展現人與自然、環境、萬物的共生共存與生生不息。

⑪ 翱翔  Soaring

噶瑪蘭漂流木藝術學校 廖誌汶
Kbalan Beach Artwork School
蘭陽溪與沙丘沿岸棲息與翱翔的候鳥為發想,運用當地的漂流木、竹與漁民捕鰻魚苗的漁網與不織布,作為提供民眾遊憩、遮陽與活動之用的極簡遮陽棚,其特性簡易、適合裝置於沙灘,且材料來自於當地。

⑫ 鰻遊  Travel around

四人旅行
黃毓琁、李霈姍、游佳臻、鍾佑易
Pei–Shan Lee,Yu-Hsuan Huang,Jia-Jhen You,Yu-Yi Zhong
利用當地漂流木,以高低不一的形式築建一座迷宮。從俯視的角度觀看,迷宮形狀彷彿是漁夫撒漁網的瞬間畫面。 本件作品的概念發想來自捕獲鰻苗的動作,人就好比鰻苗穿梭在作品之間,在空間中感受當地盛行的產業特色。
風吹拂著作品,氣流穿過漁網後引發些微地晃動,帶來模糊的透視氛圍,為作品之間增添了趣味的觀賞樂趣。

漫行沙丘 ∣ 2019沙丘地景藝術節
展覽期間:108/11/15(五)-109/03/31(二)週一至週日 09:00-17:00
展覽地點:加留沙埔|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 (宜蘭縣壯圍鄉壯濱路二段196巷18號)

資訊參考來源 / 圖片來源:漫行沙丘 ∣ 2019沙丘地景藝術節